×
  • 29
    2023-03

    商代二夔共目纹铜鼎

    通高20、口径15.1厘米,安阳豫北纱厂出土。重视祭祀鬼神是商文化的一大特点,其中青铜鼎是代表性的器物。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的发明也与迷信鬼神有关。《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正在展出。

  • 28
    2023-03

    战国节墨之法化刀币

    节墨之法化刀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铸币。无锡博物院藏节墨之法化刀,长19厘米,宽3.1厘米,尖首、弧背、凹刃,末端有圆环,厚大而精美。刀面有“节墨之法化”5字,“节墨”是齐国的都城即墨,“法化”是标准货币的意思。刀背有3条横纹和1个十字星纹。齐国...

  • 19
    2023-03

    在线微课|“意寄物形祈祥瑞”之神话传说纹(贰)

    三、八仙纹八仙纹以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仙为题材。相传八仙都曾是凡夫俗子,有乞丐农妇,也有王公大臣,后来他们得道成仙,各有一套过人的本领。来自民间的八仙与一般神仙庄严的形象截然不同,沾染了更多凡尘烟火气,流传下了不少奇闻异事,深受人们的...

  • 18
    2023-03

    在线微课|“意寄物形祈祥瑞”之神话传说纹(壹)

    大鱼自西而来、麒麟口吐玉书、八仙踏浪过海、仙鹤添岁增筹……流传千年的神话传说,不仅展现了古人们对天地万物朴素真诚的艺术想象,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本次微课中,我们带领大家走进中国传统神话世界,了解神话传说纹饰在瓷器、金银器、...

  • 17
    2023-03

    近代王梦白杏花双燕图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近代王梦白杏花双燕图 无锡博物院藏 一览杏花红似火,燕子舞翩跹的胜景。图左下自题:“兑之先生教正,梦白。”钤“王云”白文印。图中杏花折枝入画,树木花叶皆以没骨法描绘。杏枝呈浅褐色,交错相映,穿插自然;花朵以红...

  • 15
    2023-03

    夏代陶鬶[guī]偃师灰嘴遗址出土

    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典型代表,尽管青铜器和陶器相比在生活中仍非主流,但夏朝是我国青铜时代的开始。鬻是古代炊具(多为陶制),嘴像鸟喙,有柄和三个空心的袋足。主要用于炖煮羹汤或温酒,并作为容器直接端上筵席。这种器具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

©2023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2456 苏ICP备10207535号Email:wxbwy5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