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锡博|薄施淡染——清宣统醴陵窑釉下彩绘龙凤纹长颈瓶赏析(贰)

时间: 2023年10月09日 浏览次数: 1567

醴陵瓷器的前世今生

早期“土瓷”

醴陵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大规模专门从事陶器制作的作坊。清雍正七年(1729)开始烧制粗瓷,以碗、碟为大宗产品,还有壶、杯、酒盏等器物,产品主要是中下贫农所用。当时,醴陵窑的瓷器被瓷商称为“土瓷”。

2fb.jpg东汉青瓷罐口沿•醴陵易家山窑址

3fb.jpg五代青瓷壶•醴陵毛家岭窑址

醴陵崛起

醴陵制瓷的真正崛起,得益于光绪末年的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及醴陵举人文俊铎。1904年,他们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赴日本考察。回国后,在湖南开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与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熊希龄聘请景德镇名师传授技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行采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创新制瓷工艺。1906年,醴陵瓷业在中国制瓷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开启了由粗瓷变为细瓷的新纪元。

4.jpg

熊希龄

1907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它打破了传统釉下彩瓷以青花和釉里红为主的格局,丰富了釉下彩的种类和颜色,使醴陵窑进入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新时代。

1915年,醴陵瓷器远涉重洋,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为中国赢回了两枚金牌奖章。

5fb.jpg

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

红色官窑

1949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在经历战争影响、瓷厂倒闭、生产中断的波折后如枯木逢春,迅速得到恢复并取得长足发展。1958年醴陵瓷器公司艺术瓷厂成立(1964年更名为群力瓷厂)。据《醴陵文史》载,毛泽东晚年喜爱醴陵瓷,群力瓷厂曾多次接受为毛泽东烧制瓷器的任务。除国家领导人外,群力瓷厂还为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和联合国大厦等处提供不同用途的釉下五彩瓷器,因此醴陵窑被人们誉为“红色官窑”。

6fb.jpg

7fb.jpg

改革开放以后,醴陵釉下五彩瓷重放异彩,经常被作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获得了当代“国瓷”美誉。

8fb.jpg

红官窑《鹅潭夜月挂盘》1986年10月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国礼

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参考文献:

[1]《收藏》杂志2019年第6期

[2] 试析清末醴陵窑釉下五彩瓷瓶器形的分类 沙 伟-文

[3]邓文科.醴陵釉下彩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4:44.

图片来源:湖南省博物馆及网络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77975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