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琳琅史迹•礼玉②

时间: 2024年08月04日 浏览次数: 1557

6401.jpg

180Px.png

玉制六器——玉璋

(1)弄璋之喜

我们常说的“弄璋之喜”一词,源于《诗经》:“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说的是:若是生了男孩,让他睡到檀木雕的床上,给他穿漂亮衣裳、玩精美的玉圭,他哭声嘹亮,将来定会身穿大红蔽膝,成为我周室君王。

文中提到的玉璋象征着天子权利,这是用途之一。而无锡博物院藏的「明青玉牙璋」则是作为符节器使用,《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中牙璋就是指的发兵、出征,这是用途之二。璋只有搭配赤色时,才作礼器使用。

图片5fb.jpg

明青玉牙璋·无锡博物院藏

(2)赤璋礼南

《说文解字》称“半圭为璋”,指玉璋是从纵向分成两半的玉器,形状像半个圭,而上文提到玉圭象征着“春物初生”,因此璋代表“夏物半死”。日出东方,至南为半日,因此南方是极阳之地,赤色最为贴切,故“以赤璋礼南”。

玉制六器——玉琥

(1)雕玉为琥

玉琥是六器之中最晚出现的器型,有虎纹和虎形两种形式,这和另外五种礼玉的几何样式很不同,以至于有学者猜测琥另有其物,但并未得到证实。目前考古发现,琥首尾都有钻孔,常常成对出现,应为玉组佩件,为装饰品,其中有孔的称虎形玉佩,无孔的才称玉琥。遗憾的是,从出土情况来看,并没有发现真正意义上的玉琥。

图片6fb.jpg

西周玉组佩•清华艺博馆展出

(2)白琥礼西

许慎《说文解字》:“琥,发兵瑞玉。为虎文。”这句话表明了琥的另一个功能——用作发兵凭证,上面刻有老虎纹饰。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作用,便是代表白虎,祭祀西方,即“以白琥礼西”。

玉制六器——玉璜

(1)夏后氏璜

《山海经》记载:“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文中提到夏朝国君启在大乐之野举行《九代》歌舞时,身上佩戴着玉璜。夏后氏是我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君主的氏称,启在扮演巫觋时佩戴玉璜,说明玉璜不是普通佩饰,而是沟通天地的法器、是人与天神的交流信物。

(2)玄璜礼北

结合无锡博物院藏文物「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玉璜」可以看出,玉璜是半壁形。而壁圆象天,因此璜象征着冬季万物凋敝,无活物迹象,只能见到半片天空。古人认为北方乃极阴之地,与该景象相配,玄色(墨色)最为贴切,故“以玄璜礼北”。

图片7fb.jpg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玉璜•无锡博物院藏

玉以载道

由此可见,周朝的礼玉文化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重要篇章,礼玉六器作为古玉器的代表,为现代学者研究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严谨的使用制度象征着古人对身份阶层和等级制度的重视,对祭祀活动和天地自然的敬畏,是文化历史和精神内涵的体现。同时,六器样式各异、纹饰繁复,代表了工匠高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创造力,这是艺术与审美价值的体现。我们应将其作为研究古玉文化的媒介,从中探寻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参考文献:

《史记•大宛传》司马迁

《殷商玉璧名实考》杜金鹏

《琮象八方说玉琮》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

《中华第一玉琮浮想——草鞋山人的精神进化》经济观察报

《文学人类学“四重证据法”的应用实践》柴克东

《玉石神话学:探源中华文明史之密钥》魏宏欢

《从“玉琮王”看灿烂的良渚文化》文锦汇

《小知识玉之器文化•第一节六器》有儒玉府

《玉璜如何“统一”中国:以“夏后氏之璜”神话为中心》 唐启翠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8991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