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活动| “路转溪桥忽见”活动回顾

时间: 2020年06月18日 浏览次数: 2584

初夏已至,无锡博物院的线下课堂又再度起航啦!在这个梅雨时节,正值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锡博特举办“路转溪桥忽见”活动,带领大家领略江南水乡中不可或缺的独特古桥文化、寻访无锡本地的四座古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22.jpg


桥梁,一种集科学、技术与艺术于一体的兼有实用与观赏双重价值的建筑,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幅员辽阔、江河交错的中国建成的桥梁不计其数,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各式桥梁,可你是否知道中国有文字记录的最早桥梁是什么、古代桥梁的形状有哪些、古代又有哪些著名的桥梁?带着这些疑问大家跟着社教老师一起梳理了一遍中国桥梁的发展历史——

tggg.png

ftghd.jpg

在西周春秋的创始时期,我们从《诗经》中领略了一番古人涉水时的感叹;在秦汉的发展阶段,又了解到“砖”的诞生对桥梁发展变革的重要意义。

sdfa.jpg

asdaa.jpg

在唐宋的全盛时期,隋匠李春首创的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北宋牢城废卒发明的叠梁结构虹桥、北宋蔡襄主持建成的筏形基础、植蛎胶固的泉州万安桥等众多巧夺天工的桥梁向大家展现了中国古代工程的卓越智慧。

ftghd.jpg

sdfsssss.jpg



而到了元明清就不得不提漕运与运河给桥梁带来的发展,我们无锡的古桥遗存就是一个绝佳的见证。

百闻不如一见,出行第一站我们便来到了古运河上——

serseser.png

有水的地方就有桥,作为江南典型的水乡泽国,无锡桥梁众多。穿城而过的古运河便利了交通也带来了工商业发展的机遇,短短的内河两岸商贸繁盛商铺林立,人们或出于交通方便或处于安全往来在这条古运河上修建了各式桥梁,大家乘坐游船看到的便是运河上著名的二十四桥——

fff.jpg


行至大公桥,大家就上了岸踏桥了解荣氏兄弟的千桥会出资修建大公桥的始末,切身感受到了近代工商业翘楚发家致富后回馈家乡的善举。

ddd.jpg

大公桥往前便是无锡著名的清名桥,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单孔石拱桥是无锡古时著名的秦氏家族福泽桑梓的善举。原名“清宁桥”,后为避道光皇帝名讳而改名为“清名桥”。桥身全系花岗岩堆砌而成,桥体保存完整,栏石无缺,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zzzzzzz.jpg


走下清名桥,走入南下塘,我们就来到了无锡另一座著名的古桥——伯渎桥。说起“伯渎”二字,老师先给大家科普了一遍泰伯这个对无锡历史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人物,让大家了解了泰伯渎这一条古老的人工运河,再从桥两岸的大窑路窑群遗址补充说明了此桥的建造始末,使大家自行体会交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77788999.jpg

走完伯渎桥游览完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宝界桥,去鼋头渚游玩过的童靴们一定见过它!两桥平卧在蠡湖之上像两道彩虹,取李白“两水隔明镜,双桥落彩虹”诗意得名“宝界双虹”。

t67urter.jpg

数完桥身的60个桥孔,欣赏完两岸的蠡湖风光,在碑亭前了解了宝界桥建造的历史、感叹了一番荣德生与荣智健祖孙建桥的佳话后我们一天的研学旅行也告了一段落,相信大家对中国古桥的历史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家乡的这四座古桥也一定给今天的参与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待我们的下次启程吧!

777.png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5913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