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旧,博物寻根

时间: 2025年04月08日 浏览次数: 380

“春日迟迟,春景熙熙。”当清明的微风携着草木的芬芳,轻拂过城市的每一处角落,这座城市便被染上了一抹温柔而庄重的色彩。清明,不只是雨落纷纷、追思故人的时节,更是万物生长、拥抱希望的起点,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通往千年华夏记忆的时光宝盒。就在这个特别的春日里,锡博精心策划了一场融合了投壶、油纸伞、香包制作的清明雅集,邀您共赴一场传统与春日交织的奇妙之约~

1.png

投壶:君子之争,礼乐相和

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

投壶,起源于周代贵族礼仪,后演变为文人雅士的宴饮之乐。清明节当天,在博物院中庭,游客们自觉排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投壶对“礼”的尊崇。

2fb.jpg

无论是朝气蓬勃的小朋友,还是满怀热忱的大朋友,个个胸有成竹,眼神专注。他们微微眯眼,瞄准目标,手中的箭带着期待与紧张,在空中划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现场不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数数声,“一、二、三……”,大家一同见证着,究竟谁能在这场投壶比拼中脱颖而出,投进最多,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3fb.jpg4.jpeg

油纸伞:一笔一画,绘就江南烟雨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戴望舒《雨巷》

相传春秋末年,中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之妻云氏为了使丈夫雨天不受雨淋,发明了油纸伞。4月5日,无锡博物院带领大家体验手绘油纸伞,共同领略这项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活动开始,社教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油纸伞的悠久历史、制作工艺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5.jpg

随后,参与者们纷纷执笔,在素白的伞面上描绘心中的清明图景——有的勾勒出远山黛影,有的点缀几枝新柳,还有的写意泼墨,让伞面流淌出江南烟雨的朦胧诗意。油纸伞不仅是遮雨的工具,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符号。当一把把绘满春意的油纸伞在院内轻轻旋转,仿佛时光倒流,让人置身于戴望舒笔下那个悠长的雨巷。

6fb.jpg7fb.jpg8fb.jpg9fb.jpg

香囊:一缕幽香,寄情思远

“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唐•白居易 《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

古人佩戴香囊,既有驱邪避秽的实用功能,也有寄托情思的浪漫寓意。4月6日,无锡博物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香囊制作活动。大厅内,淡淡的艾草香气弥漫,社教老师细致地讲解了香囊的历史背景与制作技巧。

10.jpg

一位老奶奶耐心教孙女缝制香囊,一边讲述她儿时每逢清明佩戴香囊的习俗;一对年轻情侣则将写满祝福的纸条塞入香囊中,让传统习俗焕发新的情感表达。参与者亲自挑选布料,用彩线精心缝制,随后将香料填充进囊中并仔细缝合,每一个针脚都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11fb.jpg13fb.jpg12fb.jpg14.jpg

这场清明雅集,是锡博献给春日与传统文化的一封炽热情书,观众的热情奔赴,老老少少都沉浸其中。活动虽已落幕,但那些欢声笑语、专注神情,还有亲手制作的精美物件,都成为了大家心中对传统文化热爱的生动注脚。

未来,锡博也将继续化身时光的旅人,深入历史长河,打捞更多璀璨的文化珍宝,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舟楫,载着大家穿梭在古今之间。愿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人,都能被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深深触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里,绽放出最耀眼、最迷人的光芒,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872767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