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一镜知匠心”——铜镜学习(壹)

时间: 2020年08月24日 浏览次数: 2149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爱美是人之天性。梳妆打扮最是离不开一面镜子,在玻璃镜尚未出现的古代,人们是用什么来映照容颜的呢?今天的在线文博课堂,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解读汉唐风华,领略铜镜文化的魅力

IMG_4958.PNG

《尚书》《庄子》等先秦著作中,都有提到过古人“鉴于水”。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鉴”释义为“盆”,在铜镜尚未普及的年代,大大的铜水盆被充当镜子使用。

IMG_4959.PNG

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距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出土的七角星纹铜镜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铜镜。这面最古老的镜子可能不仅仅是用来照脸,或许还是祭祀用品。

IMG_4960.JPG

图|齐家文化七角星纹铜镜

铜镜在早期是十分贵重的物品,只有贵族才能够拥有,一直到汉代,由于生产力的提高,铜镜才走入寻常百姓家,也因此,自汉代起,铜镜的造型制式开始百花齐发,尤其到了经济和文化齐头并进的唐代,各种外来元素的加入使得铜镜这个生活必需品充满了各种巧思。

虽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众所周知,汉时也颇为崇尚阴阳谶纬学说,在科学不够发达的时候,人们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多少有些朦胧。

这是无锡博物院所藏的四神博局镜

IMG_4961(20200826-145926).JPG

图|四神博局镜

四神博局镜是汉代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铜镜,主要流行于汉代中期,包括西安末年至王莽时期。四神博局镜的内区为方形,外围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依次象征着东、西、南、北四方的守护神。博局镜的“博局”之名来自于当时流行的一种棋牌类游戏所用的棋盘,呈四方形。四神博局镜体现了汉人 “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铭文镜也是汉代流行的铜镜样式。镜背铭文多为“大富贵,乐无事,宜酒席,日有喜”“ 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宜子孙”等吉祥语,有着花好月圆、团圆吉祥的象征,这些铜镜成为了汉代人趋吉避凶的“锦鲤”。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806285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