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青铜文化系列学习——食光冉冉(贰)
青铜酒器
爵
爵被称为最早的酒器,属贵族阶层使用,功能上相当于现代的分酒器或温酒壶,流行于夏、商、周时期。爵的一般形状,有较深的筒形腹,口缘前有倾倒液体用的长流口,简称“流”,后有尖状的“尾”,流与杯口之间立有“柱”,器腹一侧有把手,通称为“鋬”,腹底有三个尖而高的“足”。
夏 乳钉纹青铜爵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
【夏 乳钉纹青铜爵】出土于二里头遗址,器物虽然看上去有些貌不惊人,但是作为时代最早、器形最美的青铜器典型代表,为探究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重要物证,具有特别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爵”。
觚(gū)
觚是直接饮酒器,一般是和爵配套使用。温好的或是滤好的酒由爵倒入觚内,从而让人们饮用。觚的形制特征是长筒状身,大喇叭口,斜坡状高圈足。
商代“父乙车衢”青铜觚 安阳博物馆藏
【商父乙车衢(qú)青铜觚】“车衢”应为商代某一族名,“父乙”是指名为乙的父辈。由此可知,这件青铜觚是车衢族人为名叫乙的父辈所做。整件铜觚,纹饰采用了平雕与浮雕相结合的技法,繁缛细密,是我国青铜时代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斝(jiǎ)
斝是当时的一种温酒器,也是行祼礼(古代酌酒灌地的祭礼)的酒器。斝的形状与爵有相似之处,比如筒形腹,三足一鋬,口部立有柱。但是斝的口缘处没有流和尾,而且体形也比一般的爵大的多。
商 兽面纹斝 故宫博物院藏
【商兽面纹斝】颈口侈大,口沿处有两根不甚发达的菌形立柱,具有商早期的明显特征。立柱顶端装饰火纹(旧称涡纹)是太阳的标志,其形状为圆形,中间略突起,周边有旋转的弧线环绕。早期的火纹主要出现在铜斝上,二里头文化时期的斝已饰有火纹,到了商代早期,火纹普遍出现在斝的立柱和腹部,而商代晚期,火纹逐渐从斝转移至鼎、簋之类器物上。
罍(léi)
罍的造型圆圆的,就像是我们现在生活中的酒坛子,是一种大型的盛酒器,又可盛水,在青铜礼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罍从商代晚期出现,流行于西周和春秋。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圆形罍商代和周初都有。
商 皿方罍 湖南博物院藏
【商 皿方罍】这是迄今所见最高大的方形罍,全器以云雷纹为地,并装饰有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等,整件器物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是中国商代晚期青铜铸造业鼎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方罍之王”。器盖铸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皿”是族徽、“而全”是人名、“作父”是为父亲所作、“尊彝”是礼器统称,由此可知,这件青铜器是皿氏家族的而全为祭祀父亲而特意制作的礼器,体现了古人对宗室血脉的敬重之情。从1919年出土到2014年终归故里,实现了盖身合一。其传奇经历见证了近现代中国文物流传的沧桑历程。
参考文献:
朱凤瀚 《中国青铜器综论》
杜洁芳《楚王好细腰 鼎身也束腹—王子午鼎的故事》
关月《商周青铜酒器类型及用途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