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锡博院藏|清石涛看杏诗意图轴

时间: 2022年08月28日 浏览次数: 1009

石涛是一代山水画大家,“搜尽奇峰打草稿”“我自用我法”是其艺术实践的名言,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石涛和他的画作!

石涛(1642—约1707),清代著名画家,明靖江王后裔,原名朱若极,出家后法名原济,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道人等,广西桂林人。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为“清初四僧”。石涛半世云游,晚年定居扬州,留下了无数精劲秀逸、异彩纷呈的作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无锡博物院藏石涛的 《看杏诗意图》轴,系周怀民先生旧藏,纸本墨笔,纵124cm,横62.5cm,国家一级文物。纵观全画,山石耸峙,林木茂密,村舍瓦屋,秀丽的山野,一切恬静而平淡。及至画面中心,有两位老友坐于屋内,或喝茶、或吟诗,院前有一丛密竹,空间营造层次丰富而新奇,体现了画家对山林生活深刻的关注和体悟。

1.jpg


变化丰富的苔点是石涛绘画中的一大特色,也是画面气势和韵律的关键。画中或浓或淡、或聚或散的苔点跳动在山石、草木之间,大小、疏密皆有呼应,如美妙的音符一般富有节奏韵味。其中远山以湿笔为主,近石以干笔为主,远近、干湿相衬,给人一种石质厚重浑朴之感;细密的松针和点缀的茅草,每一笔皆见笔力,生灵活现,呈现出山川意象的造化生机。

2.jpg


石涛既是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卓异的诗人。在这幅《看杏诗意图》中,上部题七言律诗二首:“东风飘缈故园同,客路何期遇上公。濯眼不须临大海,对君疑是仰高嵩。庭疏夜寐勤王事,心有余闲近道空。落落幽情自忘分,倦寻携我入花丛。”“春深准拟杏花残,山外犹逢此大观。闻道东风能解事,却从昨日尽为摊。攀援无字酬丰雅,图写多文作盛欢。知己二三倾日夕,濛濛归路悉烟澜。”款署:“辛未三月,王宗伯见招,同喟翁先生、修翁先生及再子八里庄看杏花,归来各赋二律,画进博教。清湘石涛济山僧又画”。钤“臣僧元济”“苦瓜和尚”印。书法灵动飘逸,绘画部分笔墨雄健纵恣,诗画相映生辉,无疑是石涛画作中的精品。


3.jpg

©2024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6100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