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邦宪的皮箱(贰)

时间: 2017年05月27日 浏览次数: 2291

该皮箱的第三主人是王钧,他是冯耕庸的连襟。1926年10月,秦邦宪去苏联学习后,冯耕庸就带着这只皮箱悄然回到了无锡。此时王钧正在无锡北乡开展农民运动。王钧原本业医,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他弃医全身心投入这场反帝爱国运动,后加入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王钧任中共无锡天上区委书记,积极组织农民暴动。农民暴动失败后,受国民党反动当局通缉,被迫转入地下,四处流动坚持斗争。就在他秘密离家时,冯耕庸把这只皮箱转送给了他。1930年6月,王钧不幸被捕,一年后英勇牺牲。不久,王钧之妻也忧愤病逝。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子女,就由冯耕庸领回,一起在岳父岳母家抚养长大。

该皮箱的第四主人是王觉,他是王钧的长子,参加革命后改名华裔。抗战时期,王钧三个子女都先后参加了革命,就在华裔离家参加革命时,冯耕庸又把这只皮箱交到了他的手上。此后,这只皮箱就一直伴随着华裔转战南北,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中南,直至抗美援朝,历经战火洗礼。华裔转业到地方后,仍十分珍爱这只旧皮箱,视为传家宝,妥为保藏。“文革”期间,为免遭造反派的追查,他在皮箱外还专门套上一只自制的木板箱,把它保护了下来。

秦邦宪的这只皮箱,虽然经过几位主人的流转已十分破旧,箱子的颜色已由棕色变成了暗黑,但它却是见证无锡地区众多革命史实、承载着几位革命前辈战斗情谊的皮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革命文物。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95516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