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冶方抗战时期使用的木箱(壹)

时间: 2017年10月04日 浏览次数: 1119

木质,长39.5厘米,宽30厘米,高33厘米。

该木箱主人孙冶方原名薛萼果,无锡玉祁人,生于1908年10月24日。他15岁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6岁由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1月,无锡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支部,孙冶方是首任书记,这是无锡地区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

孙冶方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投身于无锡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积极参与声援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斗争。同年9月,他受党组织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这里,他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30年9月,孙冶方离开莫斯科回国,投身于伟大的中国革命实践。他在上海先后担任上海人力车工会筹委会主席、沪东区工会联合会筹委会主席,深入棚户区开展工人运动。1931年1月,由于叛徒告密,沪东区工会机关被破坏,孙冶方就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随后,他参加了由陈翰笙组织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这期间,他用笔名发表了许多颇有影响的论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社会经济的实际相结合,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引导国统区青年走向革命的道路。

1937年初,孙冶方经地下党负责人沙文汉、陈修良的介绍,恢复了党组织关系。同年11月间,任中共江苏省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在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指引下,他团结各界进步人士,出版进步刊物,并输送大批文化人和青年到抗日根据地。1941年6月,他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到达苏北盐阜区抗日根据地,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宣传部宣传教育科科长、华中局党校教育科科长兼马列主义教员,为地方和部队培养了许多干部。1943年4月调任中共津浦路西地委宣传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历任苏皖边区政府货物管理局副局长、淮南行署财经办事处副处长、中共中央华东局财经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为保证军队的物资供应和做好后方的财经工作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新中国成立以后,孙冶方主要从事经济领导工作和经济理论的研究。曾经担任上海市军管会重工业处处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为我国经济理论界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学研究人才。他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该木箱是孙冶方在华中局党校工作时组织上分配给他的。那时办学条件非常艰苦,苏北的新四军当时正处在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夹击之下,四面受敌,战事非常频繁。那一年的2~3月份,日军刚刚对盐阜地区进行了一次残酷的大扫荡,紧接着又在7月份进行了一次夏季大扫荡,破坏很厉害,根据地的物资供应异常缺乏。这里虽然名义上号称为华中局的高级党校(主要培养县团级干部),实际上是一无校舍,二无教材,教员也很缺少,需要自己培养。当时能够找到几间破庙和祠堂,就算是很好的课堂了。没有桌椅,学生们就坐在自己的背包上,膝盖上放一块木板就算是课桌了。十几个人睡在一间屋子里,地上铺些稻草就当做床和褥子。教员和学员过一样的生活,由于孙冶方担任的职务和教学的需要,组织上就给他分配了这只小木箱。当时这箱子对孙冶方来讲真是太需要了(他还在木箱上亲笔写了 “孙冶记” 三个字),这样他就可以用它来放上课用的教材和学习材料。到了晚上,他就俯在菜油灯下,用这只木箱当书桌,在上面编写教材和制订教学方案。


©2024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1599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