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东山宦迹诗卷
时间: 2020年08月10日 浏览次数:
2200
纸本。纵22厘米,横332厘米。
本卷为明代名臣刘大夏宦游之纪事诗卷。刘大夏(1436-1516),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天顺八年(1464)进士,改庶吉子,授职方郎中。弘治六年(1493)治张秋镇河决,擢户部左待郎。十一年(1498)引疾归,筑草堂于东山下,读书其中,时称东山先生。越二年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十五年(1502)拜兵部尚书。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
全卷内容分为“南宫释褐”、“中秘观书”、“北经治河”、“贰司国计”、“岭南右辖”、“西台副宪”六个部分,分别记录刘大夏仕宦经历中的六个阶段。每一部分依次由何孟春、秦金、陈策、陈霄、杨褫作诗,不拘五言、七言。其中,第一、三、五部分诗作完整;第二部分“中秘观书”仅剩何孟春、秦金二人诗,失其余四人诗;第四部分“貳司国计”失何孟春诗;第六部分“西台副宪”仅余何孟春、秦金二人诗。
本卷题首隶书“东山宦迹”四字,为李东阳书,左下钤“西涯”朱文长方印。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明代中后期茶陵诗派核心人物。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1495)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卷末有华士巽小楷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