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锡博|“雪龙号”船长走进锡博,带您聆听来自极地的声音!(壹)
刚刚过去的世界海洋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个话题受到社会关注。近年来,极地科考事业越来越吸引国人的关注,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登上雪龙号科考船慰问,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经历的“极地大营救”、马航失联客机搜寻等行动,让人们对雪龙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极地、爱护地球,无锡博物院携手无锡报业少年新闻学院、无锡市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邀请雪龙号极地科考专家走进无锡,与无锡青少年互动,讲述科学与环保的故事,聆听“来自极地的声音”。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高级船长、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长城站越冬站站长沈权,江南大学环境科学系主任、中国生态学会人类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王丽红现场与120名学生展开互动交流。
沈权,1986年开始从事船舶驾驶,2005年起担任“雪龙”号船长,先后参与18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5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曾驾船到达北纬88度22分,乘直升机到达北极点,成为中国航海史上最北纪录和到达北极点的第一位船长。2014年他作为副总工程师参与“雪龙2号”建造。目前为止,他是中国科学考察船船长担任南极野外科学考察站站长的第一人。
沈权船长分享了关于南北极环境以及中国极地考察的故事,与小观众们进行了深入互动。“企鹅毛撸起来什么感觉?”“雪龙号是怎么破冰的?”“雪龙2号能破多厚的冰?”学生们的问题层出不穷,沈权很遗憾地说,他们要遵守与企鹅保持5米以上的规定因此没有撸过企鹅,但可以观察到成年企鹅的毛又短又密又厚又硬。对于雪龙2号破冰的最厚值,他请了身高约为1.5米的学生上台后解释:“雪龙2号能在这个孩子身高那么厚的冰面持续前行。”他还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以及丰富的极地生活经历,揭秘了雪龙号异于其他船型的船首,常用的破冰方式,曾遭遇过的险情,完成过的国际大营救以及南极恶劣的环境等,让学生对极地科考人员所处的恶劣工作环境以及南极精神等有了更深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