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微课|成长漫游 :千峰翠色——龙泉窑梅子青釉鬲式炉赏析

时间: 2024年03月16日 浏览次数: 181

6401.jpg

180Px.png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窑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明清,是烧制时间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大的历史名窑,被誉为“空前绝后的青瓷高峰”,在我国瓷器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在今天的微课中,我们将以院藏文物“龙泉窑梅子青釉鬲式炉”为中心,带领大家了解龙泉窑的发展历史,解读各个时期龙泉窑青瓷的特点,欣赏青瓷匀净细腻之美。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鬲式炉

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鬲式炉是无锡博物院的十大宝藏之一,主要用于焚香、礼佛。鬲式炉,是炉的一种样式之一,流行于宋至明,是仿照商周时期青铜鬲样式制作的。折沿,短颈,圆鼓腹。肩部一圈凸棱,腹部至足部凸起三条棱筋,俗称“出筋”,是模仿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通体施青釉,釉色光泽淡雅温润,宛如梅子初青,整体造型古拙雅致,具有稳重感。

南宋 龙泉窑梅子青釉鬲式炉.png

南宋 龙泉窑梅子青釉鬲式炉 无锡博物院藏


龙泉窑的发展历史

早期龙泉窑

三国两晋是龙泉窑的初创阶段,处于就地销售的小规模生产状态,产品以碗、钵为主,釉色青黄,无光泽,多施半釉。唐中期后,产品种类增加,多通体施釉。五代时生产的一种淡青釉瓷器,胎质细腻、造型端巧、刻花纤细,别具一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五代龙泉窑青瓷执壶 龙泉青瓷博物馆藏.jpg

五代 龙泉窑青瓷执壶 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北宋龙泉窑

北宋是龙泉窑的发展时期,瓷业已初具规模,龙泉青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一时期,产品造型规整,胎色较灰,胎壁厚薄不均。釉色青中泛黄,釉层透明,釉面光洁。装饰以刻划花为主,刻划线条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颇具匠心。

北宋龙泉窑五管瓶 龙泉青瓷博物馆藏.jpg

北宋 龙泉窑五管瓶 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北宋 龙泉窑五管瓶】整体上,五管瓶釉色淡青,装饰手法以堆贴和刻划花为主。盖饰分三层,上层捏塑呈出水荷叶状的钮座;中层为半浮雕状覆莲瓣纹,莲角外翘,蒂部呈池塘形,塘内堆塑四只水鸭作悠悠戏水的样子;下层为盖口,收作圆筒形。五管瓶俗称五端壶等,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明器的“谷仓”,含意为“五谷丰登”。因为是由越窑的谷仓演变而来,它在绍兴地区,方言“五管”谐音“五嘴”“五子”,因此还有“五子登科”的意思。

南宋龙泉窑

南宋是龙泉窑的鼎盛时期。北宋覆灭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北方的汝窑、定窑等名窑又被战火所破坏,其制瓷技术传入到南方。这时的龙泉窑结合南技北艺,迅速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进而形成一个较大的瓷窑体系。南宋早期龙泉窑发展迅速,器物釉层增厚,纹饰形象生动,刀笔刚劲有力。南宋中晚期,龙泉窑在胎釉配方、造型、施釉、烧造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改进,成功烧制出滋润如玉的粉青釉与梅子青釉,使青瓷釉色达到顶峰。

南宋 龙泉窑青釉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jpg

南宋 龙泉窑青釉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龙泉窑青釉弦纹瓶】胎体洁白,里外满施粉青釉,圈足端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青翠碧绿,汁水莹彻,温润如玉,特别是器身凸起的7道弦纹,凸出的部分釉薄处显现洁白的胎骨,是有意识地突出坯土的白度,衬托出青釉之美,代表了南宋龙泉窑在鼎盛时期极高的烧制水平。

宋 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jpg

南宋 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炉是由商周时期的青铜鼎演变而成,多用作礼器。瓷炉最早始于东吴,宋以前常见的是托炉,宋代开始流行三足炉。整体造型古朴大方,通体施梅子青釉,以釉色取胜,可与翡翠媲美,尤为难得。

这一时期,烧制的黑胎厚釉开片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胎薄釉厚、釉色类玉、造型优雅、制作精细,无与伦比。

南宋 龙泉窑青瓷黑胎把杯 浙江省博物馆藏.jpg

南宋 龙泉窑青瓷黑胎把杯 浙江省博物馆藏

元代龙泉窑

元代是龙泉窑的繁荣时期。元代立国后,龙泉青瓷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加上元代统治者继续奉行对外贸易政策,使龙泉青瓷生产规模在元代继续扩大,窑址和产品的数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产品品种增多,风格多样化,远销世界各地。元代产品装饰,博采众长,丰富多样,除了刻花、划花、堆塑等以外,还有印、贴、镂、点彩、露胎等,不但使龙泉窑装饰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还把我国青瓷装饰艺术推向巅峰。

元 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浙江省博物馆藏.jpg

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jpg

元 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浙江省博物馆藏

【元 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砚滴,滴水于砚上,是研磨的注水器。砚滴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一般有两个孔口——注水口和控制口,给砚台加水时,手端着砚滴,一指按住后面圆孔,在“虹吸原理”的作用下,手指按捺的轻重启合便能控制流出水量的多寡缓急。这件舟形砚滴胎釉品质精细美观,小舟造型,人物雕栏,细节复杂却处处真实生动。

明代龙泉窑

明中期以前是龙泉窑的全盛时期,规模不减,声誉依然,还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特别是明早期大窑的宫廷用瓷,刻花工艺精湛,技法娴熟,釉色青翠,工艺水平达到极致。明晚期,产品釉层浅薄,制作粗糙,质量下降,龙泉窑逐渐衰落。

明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故宫博物院藏.jpg

明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故宫博物院藏

【明 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纹饰精细生动,釉色莹澈明洁,清新雅致,是传世明代龙泉窑瓷器的珍品。它的造型摹仿石榴的形状,但不拘泥,而是结合瓷尊造型的特点,力求使造型附合瓷器的特有本色。

清代龙泉窑

清代,龙泉窑产品质量明显下降,装饰手法继承元明时期,采用刻、划、印、镂空等技法,刻划艺术效果一般。这一时期产品胎体厚重、造型笨拙,釉色青中泛黄,厚薄不均,釉面多有细纹片。除供器和少数花瓶制作工整外,大多胎骨疏松、品质粗劣、纹饰呆板,龙泉窑趋于衰落。

清-龙泉窑青瓷八卦炉-龙泉青瓷博物馆藏fb.jpg

清 龙泉窑青瓷八卦炉 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民国时期的龙泉窑

清末民初,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罗古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来龙泉淘宝,一批民间制瓷艺人开始研制仿古瓷,同时也生产新品种。

民国 出戟觚 龙泉青瓷博物馆藏.jpg

民国 出戟觚 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2006年,龙泉青瓷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目前全球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龙泉青瓷以其亘古不衰的生命力,续写着人类文明的华彩篇章。


参考文献:

周慧雄《龙泉窑青瓷发展的简述》

朱伯谦《龙泉窑青瓷》

应慧 沈子珍《略谈龙泉窑青瓷风格与装饰艺术的演变》

©2024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6294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