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微课|遇“建”南隅古寺•瓦当①

时间: 2024年04月20日 浏览次数: 59

6401.jpg

180Px.png

瓦当是传统建筑的记忆符号,在飞檐上遮挡风雨,于棱角处美化屋顶。它也是华夏民族的文化遗产,在落日余晖下看尽炊烟袅袅,于风云变化时历尽战火硝烟。任岁月流转,瓦当终立于孤寂之处,护佑一方。

本篇微课将从“南隅古寺——南禅寺”的建筑风格展开,结合院藏瓦当文物及拓瓦当拓片轴,为大家讲述其演变史,从而了解精美纹饰刻画的民众心理,解读古老文字反映的社会面貌。


古寺——南朝旧梦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诗人杜牧所言“四百八十”之数是为虚指,实际南朝的寺庙建筑数量远不止此,仅梁代就有2846座,其中位于都城建康(今南京)的就有700余座。而历经风云战乱,现今留存者据考已不过半。因此,被誉为“江南最盛丛林”的南禅寺,如今仍然香烟缭绕,门庭若市,实属不易。

南禅寺始建于南梁太清元年,因地处无锡南隅,故得名“南禅寺”。在唐武宗会昌年间、太平天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该寺皆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损毁,修复后部分结构保留了唐代建筑特色。寺内的妙光塔,始建于北宋年间,频繁受灾后得以修复,如今保留了明清时期建筑风格。

1南禅寺fb.jpg

南禅寺

参考文献:

《以文兴商 以特兴市——南禅寺文化商城开发建设的思考》许卫国

《略谈明清瓦当类型与图案》吕慧媛 李静

《浅析汉代文字瓦当工艺之美》陈晟

《圆: 汉代文字瓦当的审美意味》卢花

©2024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2992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