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华贞固手抄先代遗文册
纸本。25开。每开尺寸不一。
华贞固小楷抄写先代铭、述、记,序、诗、辞等,共39篇,23开。华贞固(1341-1397),字公恺,号贞固,华幼武次子。他是无锡荡口(鹅湖)华氏始迁祖,与无锡华氏“孝祖”华宝、南宋初自汴京返徙无锡隆亭的“始祖”华原泉并称华氏“三组”。华氏为无锡甲族,《泰伯梅里志》云:“四百年来,高门巨阀,栉比鳞次,皆华姓也。”特别是在华贞固迁居荡口之后,华氏家族儒、商并举,成为明清时期当地第一望族。明高攀龙称:“吾邑惟华氏族最大,他族不得望矣。”明清两代,无锡华氏共出37名进土,超过无锡另一大著名望族一一秦氏。
册中华贞固所抄内容,多与其父华幼武有关。华幼武(1307-1375),字彦清,号栖碧,工诗,有《黄杨集》三卷传世,后收入《四库总目》。自晋“孝祖”华宝以来,华氏代有孝名。华幼武六岁失怙,事母陈氏至孝。元至正二年(1342),陈氏获“贞节”旌表,华幼武名其居为“贞节堂”,又构“春草轩”,取唐人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取心,报得三春晖”诗意,以示感恩其母。
册首三篇,为陈方撰华幼武祖父华璞行述、陈谦撰幼武之父华铉行述及黄酒撰华铉墓志铭并序,皆应华幼武之请而作。陈方(元),字子页,自号孤篷倦客,京口人。工诗,尝与倪瓒唱和。至元初为华幼武延聘至家,坐馆课子。陈谦(1290-1356),字子平,吴郡人,善诗文。一陈均有诗集,录入《元诗选》行于世。黄活(1277-1357),字文晋,又字晋卿,义乌人。仁宗延祐间进士,为元代著名文学家。
册首有“先代遗文”四字篆书,未署名,钤白文“嗣业”章。考其书者应为明人吴奕,字嗣业,长洲人。吴奕为吴宽侄子,官至中书舍人,与文徵明、蔡羽、陈淳、张灵等同为“东庄十友”。他擅长篆书,常为人篆额,丰坊《书诀》称其“临石鼓妙”。明代时,苏州吴宽,文徵明等人与华氏家族交往十分频紧,吴为是册题首也在情理之中。
册末有华氏后商华鸿模、华文川二人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