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如故|还一扇画意 补一团墨香——《山水人物行书》成扇修复
近日,国家纸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无锡工作站选取无锡博物院馆藏文物方召麐《山水人物行书》成扇进行了折扇修复的实操训练,为进一步加强交流学习,特邀南博文保所白玉老师与修复骨干一起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成扇修复实操训练。
方召麐《山水人物行书》成扇存在扇骨变形、扇面脆裂、包边断裂等病害,极大地影响观赏感受。此次实操训练主要分为以下步骤进行:
1. 分析检测。对扇面纸张结构、色度、脱色情况以及扇骨的材质、糟朽程度等做基础的数据采集。
2. 扇面、扇骨分离。针对扇面与小骨之间存在粘连的问题,采用毛巾湿敷法,等水汽软化后,用骨刀安全分离。
3. 揭扇面。将成扇正反两面揭开。为加固画心,需要再托一层命纸。命纸的选用非常讲究,选择薄且韧性好的扎花纸。
4. 染色及隐补。将命纸颜色染制成原画心颜色。同时,采用隐补法在命纸背后对破损位置进行修复,增加纸张的强度。
5. 合扇。扇面修复完成后进行合扇,需保证两边折印对齐,并在中间留有最后穿扇骨的缝隙。
6. 定型。完美“合体”后的扇面需阴干再折叠,折好后要严丝合缝、排口整齐,并用重物压牢定型。
7.包边。用矿物染料染绢,力求做到颜色与原有包边几无色差,最大程度还原成扇原貌。
8. 穿扇骨。穿扇骨前要准确预留每根小骨的空间,白玉老师设计的“扇骨穿”剑型的竹质细签顶端钝尖、两边稍薄,中间犹如剑脊稍微突起,能安全撑起扇骨插入的空间,让小骨同时顺利穿入扇面,并且不会对画心造成二次伤害。
白玉老师自制扇骨穿
9. 全色。对折印断裂处进行接笔,补全原作画意,使之能够更加完整地呈现在观者面前。
折扇修复是纸质修复中难度较高的品类,不仅要求修复者有熟练的裱画经验,同时又需了解竹木牙雕的修复技艺。在为期十天的实操训练期间,白玉老师与文保部修复骨干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切磋与交流,不仅使方召麐的《山水人物行书》成扇“重获新生”,也为无锡博物院后期成扇的“惊艳”亮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扇面修复前后对比
修复后的成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