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青铜文化系列学习——镌骨铭心(壹)
鸟虫篆是在篆书的基础上,通过融入鸟、虫、鱼纹饰或对线条进行盘曲,从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装饰性的篆书字体。鸟虫篆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在许多青铜器的铭文上都可见到鸟虫篆的身影。这些鸟虫篆常以错金形式出现,高贵华丽,极富装饰效果。
春秋 “宋公栾”青铜戈(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青铜戈胡部有6个工整的错金鸟篆铭文,释文为“宋公栾之造戈”。
鸟虫篆的起源或许可以追溯到古人的图腾崇拜。翱翔于天的鸟、蜕变再生的虫、繁殖力强的鱼,被人们作为对上天与自然的崇敬对象。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上,就出现了大量鱼鸟纹饰。到了商周时期,这种崇拜又延伸到了青铜器装饰上。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鱼鸟纹彩陶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鸟虫篆虽属于文字,但是与传统文字相比而言,鸟虫篆的结构造型特征更加明显,常见的结构特征是形态修长﹑结构挺拔。装饰特征是在文字笔画上增加鸟形或虫形装饰,有的文字与鸟形融为一体,或在字旁与字的上下附以鸟形装饰,有的笔画蜿蜒盘曲,中部鼓起,首尾出尖,长脚下垂,如虫身弯曲。郭沫若认为:“鸟虫书是于审美意识之下所施之文饰,其效用与花纹相同。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可以说鸟虫篆是一种以篆书为基础孕育出的美术字体。
1978年出土于河南下寺楚墓中的王子午鼎是现存最早铭刻了鸟虫篆的器物。王子午鼎是楚庄王之子,曾任楚国令伊(宰相)之职的王子午(又名子庾)所铸造的。它造型精美、气势雄伟,铸造工艺异常繁多,其口沿处攀附的六条龙形怪兽附件,是迄今所知我国采用失蜡法铸造的最早铸件之一。王子午鼎的器壁内侧铸有鸟虫篆铭文14行83字。(铭文有残缺:隹正月初吉丁亥王子午择其吉金自作鼎彝□鼎用享以孝与我皇且文考用祈眉寿卤袭□犀□期□□敬氏盟祀永受其福余不□不□惠于政德惠于威仪阑阑兽兽令尹字庚□民之所敬万年无期子孙是制)。大意为:王子午铸鼎以祭先祖文王和进行盟祀,并因施行德政,所以受到楚国民众的敬重。希望子孙后代,永远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春秋 王子午鼎 河南省博物院藏
王子午鼎铭文拓片(局部)
除了王子午鼎,许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上也采用鸟虫篆铭文作为装饰。
春秋 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