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过暑假|“吴地文明”AR系列课程

时间: 2020年08月27日 浏览次数: 2024

经历了暴雨和暴晒的洗礼,同学们的暑假随着夏天悄悄过去。在2020年的这个暑期,无锡博物院的吴地文明AR系列课程是假期活动中的主打,让来到博物馆的同学们有所学有所思。

那么,融合了AR技术的课堂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带大家领略一下。


AR全称为Augmented Reality,翻译过来就是“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技术,利用这样一种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现场景观,它是以交互性和构想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


那么,这个神奇的技术又是如何运用到我们的课程中的呢?首先我们开发了一套特殊课本,目前有四个主题:《元倪瓒苔痕树影图》、《唐青玉人鹿图配饰》、《春秋吴王僚剑》、《清光绪泥塑蟠桃会》。

640.png

这套看似平平无奇的课本一旦与平板相遇,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640 (1).png

点开这个APP,里面是这样的

IMG_5051(20200827-141746).PNG

同学们在社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扫描课本相关内容,就可从影像、声音等维度,获取这几件文物的具体信息。看到3D图像,听到语音旁白,对文物的形象、年代、艺术特征等有一个清晰地介绍,真可谓是“沉浸式体验”。


640 (1).webp.jpg

此内容取材于吴地文明AR系列读本《清光绪泥塑蟠桃会》


通过以上解释,大家对AR技术是不是有了一些了解呢?此外,不同主题的课程配合有不同的教学体验,做到全方位“沉浸式”的学习。


01“吴地文明”AR系列课程之《元倪瓒苔痕树影图》

“石润苔痕雨过,竹阴树影云深”。炎炎夏日,让我们展开画卷《苔痕树影图》,神游倪瓒笔下“萧疏幽淡”的太湖佳景,在长夏里偷得一抹凉意。社教老师从历史背景、画家事迹着手,讲述倪瓒的人生和心态对画风的影响。同学们也在老师的带领下,临摹《苔痕树影图》,领略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640 (1).webp (1).jpg



02“吴地文明”AR系列课程之《唐青玉人鹿图佩饰》

玉文化是华夏文明中最温润、最富有诗意的传承。课程通过无锡博物院收藏的这枚青玉人鹿图佩饰,追溯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历程,探寻唐代隐士的神秘生活。同学们还以蜡为玉,动手在蜡块上雕刻一枚属于自己的“玉佩”。

640 (1).webp (2).jpg


03“吴地文明”AR系列课程之《春秋吴王僚剑》

在冷兵器时代,剑被称之为“百器之君”。吴越地区的青铜铸剑术一枝独秀,无锡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的吴王僚剑,带着两千多年的风霜向同学们展示着古代人的智慧。在社教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通过AR技术一睹宝剑风采,了解青铜铸造技术,认识家乡的地域文化。

640 (1).webp (3).jpg


04“吴地文明”AR系列课程之《清光绪泥塑蟠桃会》

捧着寿桃的南极仙翁,托着灵芝酒的麻姑,捻着荷花的和合二仙……在AR技术的辅助下,各路神仙“自报家门”,带领同学们一探清代泥塑《蟠桃会》的传奇故事,了解惠山泥人文化积淀。课程最后的泥人彩绘活动,让同学们对家乡的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暑假期间的“吴地文明”AR系列课程就此告一段落,相信同学们也在此收获了更丰富的知识。

640 (1).webp (4).jpg



相信肯定还有没来得及参加的同学们,没关系,小编正式宣布:“吴地文明”AR系列课程接受广大中小学校定制,定制课程将由社教人员送往学校现场开展,有意者请拨打文章下方联系电话哦!

无锡博物院还将为观众们推出更多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欢迎关注无锡博物院官方微信,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联系电话:0510-85737151

联系人:华玥、李静远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2440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