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新之王梦晗的创作构思

时间: 2020年06月09日 浏览次数: 1461

我的童年在水乡度过。阳台的窗户一拉开,晒的被子下面就是运河;每个暑假的早上,外公外婆提溜着我穿过弄堂,捻着运河走一段路,去早锻炼;学画画的时候,老师家住吴桥,我在桥下来来回回,看着运输船队的东往西来。运河两岸的房子愈发的高了,两岸的人声亦愈发熙攘,不变的是这条运河依旧,扮演着锡城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传统山水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讲究的是观看者步入画面中去,移步易景,从湖边小径穿过假山园林,又步行过巍峨高山脚下,观者成了这画面的一部分。蔡光甫先生的运河作品秉承了一贯的透视方式,例如在作品《皋桥》中,观者似乎可以从山脚下的茅屋出发,顺小船而下,穿过头顶的皋桥,桥上人流中穿杂着几个轿府。过了桥,景色开阔起来,运河两岸都是些农田,左右两边的船也舒散开来,往前看去,一路辽阔的好风光。

这次的创作中,我尝试着打破传统的观察方式,多探寻一些透视关系的可能性。通过作品,希望大家去思考观看的角度以及高度,在这里观看者可能更像一个冷静的观察者,置身于在画外。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9796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