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博名画记|明 盛茂烨 板桥鸡声图轴
时间: 2025年01月14日 浏览次数:
863
明 盛茂烨 板桥鸡声图轴 绢本设色
纵154.5厘米 横78厘米
无锡博物院藏 国家二级文物
盛茂烨,号研庵、念庵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从其存世作品可知,主要活动于明万历、崇祯年间,与丁云鹏、李士达、邵弥、张宏等有书画交往。善画山水,兼画人物。《无声诗史》评其“写山水布景设色,颇具烟林清旷之概;人物亦精工典雅,意在笔先,饶有士气。”《图绘宝鉴续纂》称其“善山水,树木槎丫,山头高耸,虽无宋元遗意,较后吴下之派,又过善矣。”
此作根据唐代诗人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意而作,绘于崇祯元年(1628)。近景绘岸渚坡石和几株枯枝无叶的老树,树木占据中心位置,以较为浓重的水墨绘出,使其更为突出,营造出强烈的空间感。
中景绘笼罩在薄雾中的树木、板桥和掩映在树后的一片屋舍,期间绘各色行旅,有挑担的行人、驮着包袱的驴队和赶驴人,有在旅店中休息的行人、倚靠在门边向外张望的仆童、骑着骡子匆匆赶路的旅人等。远景雾霭重重,山峦层叠。
整幅画布局精巧,画面由近及远,层次分明,通过墨色浓淡变化,景物之间的重叠遮挡关系,表现出空间远近变化。笔墨技法上,多以细密短皴、淡墨晕染表现山石质感;树木枝丫多用双勾,呈鹿角状;点景人物用笔简练,颇为传神。整幅作品技法纯熟,刻画细腻,成功营造出冬日拂晓时分雾霭迷茫、幽深冷寂的氛围,又生动刻画出行旅趁着月光余晖赶路远行的孤独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