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新之“竹炉新咏”的由来
时间: 2020年06月18日 浏览次数:
1835
竹茶炉,明代文人称之为苦节君,其最初为洪武年间惠山住持性海和尚与好友王绂、潘克诚三人在听松庵清谈品茗时,一湖州竹工为其编织。后王绂、王达等无锡名流文人对此茶炉十分钟爱,一时间众名家题诗作画装帧成卷,与竹茶炉一起置于听松庵珍藏,成为听松庵七景之一,传为佳话。随后性海去苏州虎丘寺作住持,潘克诚去世,而竹茶炉渐不知所踪。
直至成化十二年(1476)冬,时任武昌知府的秦夔返回无锡,宿听松庵,惠山住持戒宏和尚为性海嗣孙,亦为秦夔之友,拿出前人诗文绘画卷给其欣赏。秦夔吟咏之余,感觉独少竹茶炉甚为遗憾,于是慨然以收归竹茶炉为己任,并作《听松庵访求竹茶炉疏》以昭示天下。经多方寻找,终于在无锡城内杨氏家中寻到此炉,遂取而重归于惠山寺。
秦夔复得竹炉之后为示庆祝,作《听松庵复竹茶炉》四首与《听松庵复竹茶炉记》一文,又力邀当时的文化名流聚集一堂,于惠泉旁竹炉煮泉,烹茶品茗,吟诗作文。同时有京师名家亦寄来竹炉诗歌唱和、文章应答,一时间蔚为大观。秦氏复得竹炉籍此开启了“竹炉新咏”的文人雅集由此名震一时,几与二泉并驰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