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与精致——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在无锡博物院展出
12月8日上午,由无锡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联合举办的《神圣与精致——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在无锡博物院举行开幕式,市领导曹佳中等出席开幕式。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年—4300年的一支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1936年发现,1959年命名,以宏大规制的“中华第一城”,印证了我们的祖先5000年前跨过蛮荒,步入文明的足迹。良渚文化曾是太湖流域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发达的稻作农业、分工精细的手工业和精美的玉器、陶器制作,影响波及大半个中国。
距今五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就发展了以雕琢极精美玉器而闻名的良渚文化。虽然这个远古而神秘的文化消失了数千年,但是在考古学家的辛勤探索下,终于得以重见天日。在历史长河中许多物质早已不复存在,只有美而不朽的玉器散发着温润秀雅、沈静幽远的色泽。相信温润的美玉具有通灵的法力,几乎是所有华人普遍流行的认识。而这种神秘的崇玉文化,却是萌芽自非常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各种文化的冲击与蜕变,转化为尊玉、爱玉的文化。先民们透过通灵的美玉汲取神明的智慧,与天地交流对话。
在中国,玉器早已超越了其自然矿物集合体的属性,而成为渗透至人们内心深处的、影响着人们思维方式、寄托着人们特殊心理情感的一种特质性的文化载体。我国古人赋玉以德,有“五德”、“七德”、“九德”之说,“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体现出古人重玉的风尚。从礼仪玉、丧葬玉、装饰玉、陈设玉到实用玉器,无不体现出国人尊礼仪、重道德的民族精神,玉器蕴涵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道德文化、礼仪文化和宗教文化。今天,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充满恒久魅力的良渚文化玉器,以虔诚的审美态度欣赏它奇特造型和精致纹饰,用新的视角解读良渚古玉的特征。
此次展览将展出101件(套)展品,其中包括多件一级品、二级品等精品,系统展现了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长江下游新石器晚期的文化丰采,也充分展现玉器文化的精致多样,呈现了先民的美感艺术与文化生活内涵,同时也代表先民适应环境的能力与智慧。这是继今年与浙江美术馆联展“东西贯中—吴冠中艺术展”后,又一次与浙江良渚博物院推出的佳品力作,更是近年来加强太湖地区文化交流合作的具体成果,通过该展览将有力推动无锡博物院更好地服务社会,不断地为无锡观众推出优质的文化产品,为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弘扬历史文化精神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览持续到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