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寻味|秋风起,蟹黄肥

时间: 2024年10月29日 浏览次数: 1210

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九月团脐十月尖,秋深稻熟时,吃蟹正当时。

蟹黄稠如流沙,蟹肉鲜美丰腴,舌尖上的秋天就是如此饱满醇厚、回味悠长。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鲁迅先生曾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

那么史上吃蟹第一人到底是谁?据传,彼时大禹在江南治水,有一种双螯八足、伤人食稻的“夹人虫”。为除此害,督工巴解布置陷阱、以火攻之。事后发现烫死的“夹人虫”浓香异常,掰开红甲品尝金黄的蟹膏和雪白的蟹肉,便成功解锁这道美食。后人将“解”与“虫”两字组合,自此称“蟹”。

吃蟹初体验

中国人吃蟹的历史悠久,毋庸置疑。

考古资料显示,距今五六千年前的马家浜遗址、崧泽遗址、良渚遗址等,都有发现陶釜内的蟹骨以及大量食用后弃掷的蟹壳。这些皆是早期先民食蟹的生动例证。

目前最早有吃蟹记载的典籍是《周礼·天官·庖人》:“供祭祀之好羞(馐)”。东汉郑玄做注“青州之蟹胥”,类似于现在的蟹肉酱、秃黄油。

吃蟹进阶史

魏晋以前,螃蟹尚未成为公认的美食珍馐,直到毕卓“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成为“螃蟹就酒”的经典代言人,后世纷纷效仿,有李白、陆游、苏轼、辛弃疾、唐寅等无数大咖站台。

4.jpg

无锡博物院藏 清 汪仁寿蟹菊图扇面

径18厘米 横51厘米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唐|李白《月下独酌》

蟹肥旋擘馋涎堕,酒渌初倾老眼明。

——宋|陆游《病愈》

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宋|苏轼《丁公默送蝤蛑》

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

——明|唐寅《江南四季歌》

唐宋以来,螃蟹逐渐成为大众餐桌上的美味。一方面,螃蟹产业日渐规模,有专门从事捕蟹作业的“蟹户”,还出台有相关的税收项目。另一方面,食蟹文化日渐完善,不仅有《蟹志》《蟹谱》《蟹录》《蟹略》等专著,“蟹八件”等吃蟹用具应运而生,烹饪方式也愈加丰富,蒸、炸、面拖、酒醉等做法一应俱全,其中蟹酿橙、洗手蟹更是代表了南北方蟹馔最高水准的名菜。

5.jpg

故宫博物院藏 清 乾隆白地粉彩雕塑蟹果盘

博物馆里的“螃蟹宴”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描写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螃蟹宴。史湘云做东,众人在藕香榭持螯把酒、赏菊作诗,风雅至极。

6.jpg

然,吃蟹不单是为满足口腹之欲,更有一种文化的传承。

科举取士

隋文帝杨坚设立科举制度,唐宋以后进士分甲、乙两科,科举遂有“科甲”之称。宋代,始有传胪之制,即殿试后宣读皇帝诏命唱名。螃蟹身形带“甲”,搭配芦苇,与“胪”同音,喻指登科及第。

7.jpg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佚名《画花鸟》册,《芦苇》

8.jpg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恽寿平《瓯香馆写意》册

《芦蟹》

9.jpg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白玉双蟹

荷蟹“和谐”

荷花与螃蟹的常见组合,蕴含“和谐”的美好祈愿。

10.jpg

无锡博物院藏 现代 紫砂象生荷叶螃蟹

11.jpg

无锡博物院藏 现代 钱群兰制紫砂荷塘蟹趣壶

12.jpg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端石蟹荷砚

13.jpg

故宫博物院藏 清 犀角雕莲蟹纹荷叶形杯

高7.9厘米 口径12.4×8.4厘米

八方来财

螃蟹生有八足两螯。八腿爬行,四平八稳,有步步高升之意;八谐音“发”,有八方来财之意;蟹钳有力,抓紧不放,也有富贵在手之意。故而,古人会将螃蟹制成摆件、玉佩,以求富贵吉祥、仕途发达。

14.jpg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蓝玛瑙浮雕蛙蟹象耳瓶

15.jpg

上海博物馆藏 明 镶金嵌宝荷蟹纹玉饰

长4.6厘米 高4.2厘米

16.jpg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银镀金嵌宝石玉蟹纹簪

横行介士

螃蟹有“横行介士”的美称。古代交通不发达,出远门不仅耗费时间、金钱,还有无法预料到的危险。因此,临行设宴饯行必有大闸蟹,以此祝福路途平安顺遂。

17.jpg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仇英《玉洞烧丹》卷

(局部)

随物赋形(写生)

螃蟹的写生画作北宋已见流传。

18.jpg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沈周《写生》册

《蝤蛑》

19.jpg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晚荷郭索图页

纵23.9厘米 横24.7厘米

硕大的河蟹踞于残荷之上,竟将荷梗压断。衬以苍老的莲蓬、枯黄的荷叶、稀疏的芦荻,更增添了萧瑟冷寂的气氛。附有清乾隆帝御题诗:“从来螯蛫善横行,稻熟秋风意气生。甲介向称无所畏,如何每入膳人烹。”

20.jpg

21.jpg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徐渭 《黄甲图轴》

纵114.6厘米 横29.7厘米

笔墨奔放精练,绘出螃蟹的爬行之状和荷叶萧疏的清秋气氛。蟹虽寥寥数笔,却浓、淡、枯、勾、点、抹诸多笔法参用,质感、形状、神态历历俱足。荷叶用笔阔大,一气贯成,偃仰有致,在点画之外更具无尽的秋意。

22.jpg

无锡博物院藏 清 张敔蟹菊图轴

纵111厘米 横40厘米


秋日将尽,

不食螃蟹辜负腹,

应时之物进补最佳。

不妨吃几只蟹去吧。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0368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