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青铜文化系列学习——镌骨铭心(贰)

时间: 2023年04月09日 浏览次数: 2317

越王句践剑的剑身近剑格处刻有两行八字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乍(作)用佥(剑)”。

1.jpg

2.png

3.png

战国 错金鸟虫书铜戈 平顶山博物馆藏

援部和胡部有错金鸟虫书铭文六字:“应侯闭作甫戈”,大意是应侯“闭”制作一件自己喜爱的戈。

4.png

5.png

春秋 越王者旨於睗剑 浙江省博物馆藏

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八字,正面为“戉王戉王”,反面为“者旨於睗”,字口间镶嵌绿松石。

到了战国末期,鸟虫篆逐渐成为了一种常用书体。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记载有关于鸟虫篆的内容:“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依照南唐训诂学家徐锴的校注,其中的“虫书”就是“鸟书”,由此可以推断,最晚至秦代,鸟虫篆已经是社会主流书体之一了。

6.png

西汉 满城汉墓错金银鸟篆文铜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鸟虫书开始只是为了美观,后因其笔画复杂,花样繁多,难于仿造,也用它写证件,亦多用于符信印鉴。目前存世汉代鸟虫篆印章多达三百多方。

7.png

8.png

西汉 “庄成”玉印 上海博物馆藏

但随着楷书、草书、行书等书体的流行,鸟虫篆渐渐被世人遗忘。直至明清时期,随着文人篆刻的兴起,鸟虫篆印才重归世人视野,并于十二世纪进入新的创作热潮。

640.png

陈巨来 张䌹伯印

9.png

方介堪 海南画楼

10.png

韩天衡 驰心九域

参考文献:

曹锦炎《鸟虫书通考》

郭沫若《周代彝铭进化观》

吴子健《谈鸟虫篆》

李明桓《鸟虫篆印概论》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93025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