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微课|乘物游心——文人的书斋雅事(贰)

时间: 2021年11月20日 浏览次数: 1806

三、笔筒

笔筒是供插放毛笔之用的文房器具,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常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也有铜胎、竹木牙角等质地的笔筒。

640 (1).webp (13).jpg

▲ 清 东山报捷纹竹刻笔筒(无锡博物院藏)


这件无锡博物院收藏的清代“东山报捷图”竹雕笔筒,取材精良,色泽深浑含蓄、光润静穆,整个笔筒截取了一段圆竹筒来进行制作和雕刻的。底部利用竹子的本身的形态,分为三等分设计制作了三个小浅平足,以确保笔筒的平稳。笔筒上雕刻的题材是“东山报捷图”,取材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淝水之战”。画面正中是一处密林,松柏苍劲,岩壁嶙峋,有两位老者正于石台前对弈,其中一位便是东晋名将谢安。老人身侧有两名仕女垂手侍立,面容恭敬。笔筒的背面,一名骑手执报旗疾驰而来,向谢安报告前方大捷。整个笔筒构图丰满,布局得体,通过对曲径幽林,安然对弈等特定情景的生动刻画,表现出谢安沉着必胜的迎战心态和信念。

笔筒常年置于案头,与文人朝夕相伴,既可实用,又可把玩,也能寄托文人的内心情感,清代扬州竹雕大师潘西风就曾在他制作的笔筒上以隶书刻款:“虚其心,坚其节,供我文房,与共朝夕”。

640 (1).webp (14).jpg

▲ 清 黄杨木梅竹笔筒(故宫博物院藏)

640 (1).webp (15).jpg

▲ 清 象牙刻山水笔筒(故宫博物院藏)

四、臂搁

臂搁,主要是书写时用来搁置腕臂。除了能够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臂搁书写时,也会使手腕非常舒服,尤其是抄写小字体时。因此,臂搁也称腕枕。宋代文献中已有臂搁使用的记载,目前发现的古代臂搁多为竹、木、牙、玉制。

640 (1).webp (16).jpg

▲ 清 红木镶玉臂搁(无锡博物院藏)

无锡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清代红木镶玉臂搁,中间的这块玉是战国时期玉杯的残片,被巧妙的镶置在臂搁上,与臂搁形成一体。

640 (1).webp (17).jpg

▲ 清 乾隆象牙镂雕象生虫竹臂搁

640 (1).webp (18).jpg

▲ 清 镂雕罗汉骨臂搁

五、岁时清供

清供是室内放置在案头供观赏的物品摆设,它的起源要从祭祀说起。清供最初源于佛供。魏晋时期,每到上巳之时,人们都会在水边“祓除畔浴”,祈求消灾辟邪。王羲之就曾在上巳的会稽山阴,兰亭之侧举行风雅集会。树丛中有人煮茶,有人弄酒,石头上放着一瓶花,就成了曲水流觞,那些花瓶,杯盏也成了清供摆设的雏形。到了汉代,清供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唐宋时期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佛教传至日本后,也把“禅房供花”的佛供礼仪带去,成为古时家居里祭拜神佛的场所。

640 (1).webp (19).jpg

▲ 明 文征明《兰亭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供也可分“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有名之供,可按节日分,如岁朝清供、瑞阳清供、中秋清供等,岁朝即一岁之始,指农历正月初一,有庆祝新的一年开始,并预报一岁平安吉庆之意。历代画家,特别是文人画家都喜欢在这一天绘制《岁朝清供图》,作为新年伊始的首幅作品。例如清代画家吴昌硕,几乎每年都画一副《岁朝清供图》以自娱,入画之物包括瓶梅、水仙、蒲草、秀石等等。

640 (1).webp (20).jpg

▲ 清 吴昌硕《岁朝清供图轴》

而无名之供,则是在平日里随心地摆上几样物件,为书房增添一点清雅韵味。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就曾写到“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640 (1).webp (22).jpg

▲ 清 高凤翰《莲塘清供图轴》



参考书目:[1]刘文哲 《中国古代文房清供鉴赏》

©2024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7546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