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手炉:两袖春色的冬日玄机①

时间: 2025年03月22日 浏览次数: 611

6401.jpg180Px.png

“松灰笼暖袖先知,银叶香飘篆一丝”。手炉,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和民间广泛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其制作工艺在明朝中后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其形小巧玲珑,或手提、或手捧、或掩于袖内,类似于现代的“暖手宝”。在今天的微课中,我们将以院藏清“张鸣歧制”款铜手炉为切入点,带领大家探索手炉从起源到发展的历史脉络,解读各个时期手炉的特点,领略明清时期手炉造型的丰富多彩,从而深刻感受手炉的独特魅力,探究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01.清“张鸣岐制”款铜手炉

无锡博物院藏清“张鸣岐制”款铜手炉,炉身呈海棠形,光素无纹,使用痕迹明显。椭圆形炉盖上刻有镂空的几何纹、花卉纹、连珠纹等,纹饰呈对称式分布,细密规整,灵透轻盈。近口缘处设子母口,可与炉身盖合,严密紧实。底中间錾刻“张鸣岐制”四字阴刻篆书款,字形方正,线条流畅。张鸣岐,嘉兴人,擅长制铜手炉,他制作的铜炉可与时大彬的紫砂壶媲美,当时有“大彬壶,鸣岐炉”的美誉。整体造型光洁圆浑,精巧古朴,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

清 “张鸣岐制”款铜手炉 无锡博物院藏.jpg清 “张鸣岐制”款铜手炉 无锡博物院藏


02.手炉的发展历史

手炉的起源

手炉作为一种取暖的生活用具,历史悠久,其雏形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陶器。在原始社会时期,随着人类发现火能驱兽、取暖、烹食,保存火种变得极为重要。当陶器发明之后,人们将对火的需求与制陶工艺相结合,创造出了便于保存火种、取暖的陶器——火炉或火种器,开启了人类取暖方式的新篇。

新石器 火炉.jpg新石器 手炉

【新石器 手炉】据有关专家推测,应是古人贮存火种的火种器,也是我国至今出土文物中发现的最早的火炉。从其形制、大小、功能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手炉雏形。

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取暖用具的进一步细分,手炉从火炉、火盆中分离出来。关于手炉的起源,目前大概有两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手炉起源于隋唐时期。相传隋炀帝沿运河南巡到扬州,当时正是深秋时节,寒气袭人。江都县令许伍为接驾,迎合皇帝的需求,突发灵感,急命扬州民间铜匠精制一小铜炉,里面放置火炭,呈送给隋炀帝取暖,隋炀帝即兴命名为手炉。还有少部分学者认为,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楚国。由于楚地阴冷潮湿,两千多年前的楚人为改善生活条件,喜欢把香草放入带孔的熏炉中焚烧达到驱湿去秽的效果,继而发明了取暖用的手炉。但是,手炉究竟起源于什么时候,史料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汉唐宋元的发展期

唐代以前就出现了手炉,那个时期的手炉多为陶瓷材质。到了唐代,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铜制手炉应运而生,早期制作采用的是陶范法,传承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手炉十分普及。据说中唐时期,手炉已经成为官宦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室内用品,彰显着生活的精致与品味。宋代,城市里设有香药局,售卖专供焚香和手炉使用的炭饼。北宋年间,手炉更是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百姓们冬日里普遍使用的取暖器具。

唐代 铜鎏金唐子手炉.jpg唐代 铜鎏金唐子手炉

明清的鼎盛期

明清时期,手炉的制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仅材质更为丰富,新增了漆器、珐琅等品种,还融入了掐丝珐琅工艺,让手炉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明代铜手炉,风格简洁明快,炉盖是装饰重点,工匠们运用编织、雕刻、镂空等技法,将花卉植物、几何图案呈现其上,疏密有致、层次分明,而炉身纹饰相对简约。到了清代,铜手炉的纹饰变得更加繁复精细,花卉植物、几何图案、文字纹饰继续流行,山水、人物、瑞兽等纹饰也备受青睐,将吉祥寓意与精湛工艺完美融合,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盛世的繁华与匠人的巧思。

明·张鸣岐制瓜楞形铜手炉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藏.jpg明 张鸣岐制瓜楞形铜手炉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藏

【明 张鸣岐制瓜楞形铜手炉】铜质优良,造型质朴,打磨精细。炉盖轻薄,镂空篾形纹饰精致细腻。炉盖和炉身严丝合缝,天然自成。底部有“张鸣岐制”4字阴文篆书刻款,书法自然流畅,运刀灵动,尽显匠艺高超。

清乾隆 画珐琅三阳开泰纹手炉 故宫博物院藏.jpg清乾隆 画珐琅三阳开泰纹手炉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画珐琅三阳开泰纹手炉】椭圆形菱花式,铜鎏金开合式提梁,镂空“卍”字锦纹盖。器身四面装饰菱形开光,两两相对。前、后两面描绘了红日高照,古松和绿草生机勃勃,水面宽阔而微波荡漾,慢坡上三只山羊仰头望向太阳,整个画面温馨而祥和。因“羊”与“阳”同音,三羊图寓意三阳开泰,是我国传统吉祥的装饰题材,被广泛运用。

民国的衰落期

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手工业生产日益衰退,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而近代科学技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于是,依托传统手工业为生的手炉生产面临困境,人们更愿意采取更有效的取暖方式。到了20世纪中叶,手炉基本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民国·铜镀镍椭圆形单柄手炉.jpg民国 铜镀镍椭圆形单柄手炉


参考文献:

苏 昊《明清手炉的设计艺术研究》

王路《明清手炉形制与装饰纹样研究》

图片均来自网络 权侵删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809414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