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迪款楷书华严经第六十六卷
纸本。纵29.5厘米,横992.7厘米。国家二级文物藏品
本经卷字体为楷书,界乌丝栏。笔画起笔出尖锋,收笔处有顿挫,捺如切刀。单个字结体紧密,挺拔端庄,每每有一横画特长。这类峻拔书风无疑融入了唐人楷法和北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风格,与六朝时期手抄佛经中常见的“北凉体”迥然不同。本卷佛经虽无明确纪年,但根据书法本身的风格可将其断为南宋时期(1127-1279)的作品。该佛经内容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六》,经文总计10062字。《华严经》主要发挥辗转一心、深入法界、无尽缘起的理论与普贤行愿的实践相一致的大乘瑜伽思想,此经在隋唐时期极为流行。《大方广佛华严经》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为《普贤行愿品》,或称为《四十华严》。
本卷佛经的包首处有佚名楷书“宋迪书华严经”一行,幅前隔水处有乾隆帝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和“太上皇帝之宝”朱文方印,下方钤盖近代无锡藏家薛处印章“曾藏薛处”白文方印一方。幅卷末有明初学者宋濂(1310-1381)的题跋,其文如下:“复古,故宋洛阳人也。自幼精字画,及长举进士,好习经典,日书数千言无倦笔。余向客京邸王氏,见金经一卷,字样纸色与此相似,运笔稍纵。后有赵子昂题识,叹为书家董狐,惜名不甚传。今偶得此,如获拱壁焉。己酉嘉平月金华宋濂谨识。”下钤“宋濂”白文长方印。
卷上钤印较多。卷前有“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秘殿珠林”朱文长方印、“青芝山人宝藏”朱文方印、“秘殿新编”朱文圆印、“珠林重定”白文方印、“乾清宫鉴藏宝”朱文长方印,可见曾著录于《秘殿珠林重编》。卷尾有“宣统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乾隆鉴赏”白文圆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长方印、“宜子孙”白文方印、“梁溪薛氏满生珍藏”白文长方印、“芝筠珍藏”白文方印、“子天宝之”朱文方印。卷后有“知过堂”朱文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