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锡博|寄畅园园林文化系列学习之园里江南③

时间: 2023年10月24日 浏览次数: 2599

清代秦德藻、秦松龄寄畅园

秦燿去世后,寄畅园分归四个儿子分散管理,又因为明清易代而荒废,清代顺治年间秦燿曾孙秦德藻合并修复。秦德藻的儿子秦松龄罢官后回到无锡,他设法请到了当时最有名望的造园大师张涟张轼叔侄,在原有基础上,掇山理水,疏泉立石,他们巧妙地运用叠石、理水手法,在园中增建了八音涧、七星桥、九狮台等景点,并运用借景手法,使锡山惠山景色浑为一体,奠定寄畅园今日的景观格局。

九狮台.JPG

九狮台

康熙帝亲政后许多寄畅园座上客入朝为官,使寄畅园的名声传入宫廷。寄畅园进而被康熙帝选为南巡临幸之所,开启了秦家与皇室的百年因缘。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到无锡其实就是为了品二泉水和看看这个寄畅园。以后,康熙帝又于1689、1699、1703、1705、1707年驾临江南,共七次游玩寄畅园。

清-王翚等《康熙南巡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fb.jpg

清 王翚等《康熙南巡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雍正朝寄畅园

康熙帝第4次南巡时,将秦松龄长子秦道然带回京城,教授皇九子胤禟,并担任胤禟的贝子府总管。康熙帝驾崩后九子夺嫡,雍正帝登基后打击最狠的便是皇九子。秦道然作为王府总管受到牵连,家产全被没收,祖上传下的寄畅园也被充公。寄畅园遭遇到创建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园林南部先后被分割出来,建了钱王祠和新贞节祠(今秉礼堂),不断被蚕食。

秉礼堂fb.jpg

秉礼堂

清代乾隆朝寄畅园

清乾隆元年,秦道然的儿子秦蕙田殿试中探花,上《陈情表》,请求放弃功名换取父亲的自由。乾隆帝赦免了秦道然,免去未完的罚银,并将寄畅园归还。寄畅园没收一事对秦氏震动非常大,乾隆十一年秦道然聚族合议,立下《寄畅园改建祖祠公议》,将寄畅园改为秦氏祖祠,不改变园貌,但在园中正堂供奉先祖画像,对外称为孝园。

郎世宁 乾隆皇帝大阅图.png

清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故宫博物院藏

受康熙帝影响,乾隆帝对寄畅园感情深厚,他六下江南,每次必游寄畅园,并在清漪园(今颐和园)仿建“惠山园”(今谐趣园),这是他首次在皇家园林中写仿江南园林。

谐趣园.JPG

谐趣园


参考文献:

黄晓 刘珊珊《寄畅园的始建年代、沿革分期与重要议题》

黄晓《凤谷行窝考——锡山秦氏寄畅园早期沿革》

金石声 《明代宋懋晋<寄畅园图册>图像解析》

金石声 《老金说惠山——寄畅园》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830659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