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博史上最高等级文物展限时展出中!附13件国家一级文物名录
“金匮遗珍——无锡博物院典藏精品文物展”已于5月1日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6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件,国家二级文物40件,国家三级文物3件,堪称锡博史上最高等级文物展。
书画展品中,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珍贵文物,如朱元璋行书手谕,刚刚结束休眠,重返舞台;而唐伯虎与华太师这两位民间传说中的主角,则是第一次在同一展柜中遥相呼应,更有华喦白芍药图轴、吴历墨竹诗翰轴这些极少展出的精品,而张大千为台静农六十大寿所作出行图,此前更是从未展出过。
器物展品中,除了康熙粉彩、雍正胭脂红这些千金难求的珍贵官窑瓷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明代无锡顾林墓出土的一组印章和玉器,刻印者中有明代流派印的开山鼻祖何震,玉器则是顾林生前收藏把玩的历代精品,小而美,体现出无锡望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应网友要求,附本次特展中国家一级文物展出名录
01.元朱元璋行书手谕卷
纵36cm 横58.5cm
纸本横幅,计十四行,一百十八字。此手谕书写于元末朱元璋为吴王时期,彼时明王朝尚未建立,文意是告示手下大将徐达,日后再擒获敌寇不必要再押解回来处理,可以直接在军中就地处决。手谕上钤“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乾清宫鉴藏宝”诸清宫藏印六方,此卷被作为精品入选《石渠宝笈》正编与重编。此手谕书写时纯出于自然,不拘绳墨,仪态生动,别具风神。卷首尚为楷书,随着书写时情绪的波动,渐趋行楷,因此后半段笔墨放纵,颇有气势。整体书风浑厚古朴,雄强豪放,很能表现朱元璋杀伐决断的英雄气概,是稀有的朱元璋传世真迹之一。
02.明邵宝行书自书诗卷
纵30cm 横421cm
03.明华察行草书自作杂诗册
纵26.5cm 横24cm
04.明唐寅秋林独步图轴
纵55.5cm 横28.5cm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后更子畏,吴县吴趋里(今江苏苏州)人。别字很多,如桃花庵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唐伯虎的画尤其令人称颂,是吴门画家中的重要人物,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本画在,构图幽简清旷,用笔也比较有特色,笔墨苍劲,简洁凝练。人物虽小,但刻画精细,神态动作无一不生动自然。未署年款,但从画风可判断是其中晚年的代表作。
05.清龚贤简笔山水图轴
纵74cm 横41cm
本作着墨不多,全以线条中锋挥就。四棵老树、一间茅屋,数笔山丘,勾而无皴,点以横苔。屋后小山则以竖点为之,与树之点相映成趣。通作笔墨简略,疏朗清远,线条功力深厚,简率超逸,在龚贤的作品中十分难得。
06.清恽寿平刻露清秀图轴
纵90cm 横43cm
07.明何震刻“顾林之印 ”石章
15×15×40mm
08.明何震刻“顾林之印”石章
19×19×38mm
印文为白文篆书“顾林之印”,印左侧刻楷书款“何长卿”。此印印文章法平正,取法汉满白文印,刀法冲、切并用,彰显出何震高超的篆刻水平。
09.明何震刻“顾氏鬰卿”石章
18×17×40mm
10.明何震刻“鬰卿父”石章
21×22×44mm
11.唐青玉圆雕人鹿图佩饰
高7.7cm 宽4.3cm 厚1.1cm
呈扁椭圆形状,玉质为新疆青白玉,器身布满牛毛纹,色如甘栗,黄色土沁深透其中。从正面看,中央的一位居士身穿广袖高领衫,腰束带,脚蹬云头履,右手抚摸身旁鹿背,左手食指指着鹿嘴。玉佩右侧有一小童,手捧一钵,表情恭敬而充满童稚。玉佩背面是人、鹿、童子的背影,与正面纹饰相呼应,使佩饰陡增了立体效果,用浅浮雕的技法奇特地表现出了圆雕的效果。唐代出土玉器数量较少,立形人物饰件更为少见,这件玉佩的发现,对于研究唐代的玉雕工艺与艺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2.宋白玉镂雕竹节龙纹饰件
直径4.7cm 厚0.5cm
此器构思巧妙,别具匠心,其色如羊脂,光泽莹晶,质地精良,技术精湛,工细形美,玲珑剔透。这两件龙纹竹节环形饰件大小相同,两龙相对,整个器件为镂雕,以16节竹节围成圆形外缘,内区透雕一降龙,龙纹四周雕刻有卷草纹。宋代开始,竹便成为艺术品的题材,在玉器雕刻中多有出现,这件龙纹竹节环形饰即是中国人爱竹情趣的一个反映。
13.明金丝发罩
通高8.5cm 底径8.2cm 重86克
更多精彩,欢迎走进锡博实地观展。
展览时间:2025.5.1-2025.8.1
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西区负一层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