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意寄物形祈祥瑞”之植物纹(叁)

时间: 2023年01月26日 浏览次数: 1862

相比宋瓷牡丹纹的清丽秀美,辽、西夏、金三朝瓷器上的牡丹纹则多了几分北方民族的粗犷和洒脱。

1.png

金 白地红绿彩牡丹纹碗(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尤其是西夏的黑釉剔花器,西夏瓷器的胎质普遍不够洁白,因此聪明的西夏工匠巧妙的反其道而行,先在胎体上满施深色的黑釉或者褐釉,再把纹饰以外的黑釉剔除,露出胎体。西夏瓷器上硕大的黑色牡丹,有一种那个时代典型的野性和粗犷。

2.png

西夏 黑釉剔划花开光折枝牡丹纹梅瓶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敏盖乡西夏窖藏出土)

到了元代,元青花横空出世,牡丹纹成为了青花瓷上的常见纹饰。元青花上的牡丹纹无论是花还是叶,都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大气、豪放的艺术风格,具有典型的元瓷特征。

3.png

元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包头博物馆藏)元

4.png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上海博物馆藏)

与元代那些或健硕或风流的牡丹纹相比,明代瓷器上的牡丹纹花朵更小,枝条更纤细,显得疏朗清丽。

5.png

明洪武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观复博物馆藏)

在崇尚感官审美的清代,色彩艳丽出挑的粉彩、珐琅彩成为了牡丹纹常用的装饰技法。这一时期的牡丹纹极度写实,对枝叶花朵的细节刻画十分到位。在“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清代陶瓷上,牡丹也与其他事物组合成形成更为丰富的寓意。

比如牡丹与象征吉祥如意的锦鸡组合,寓意“富贵吉祥”;与谐音同“寿”的绶带鸟组合,寓意“富贵长寿”;与海棠花组合,寓意“金玉满堂”……这些寓意吉祥的纹饰,也代表着清代独特的审美风尚。

6.png

清 粉彩锦鸡牡丹纹盘(故宫博物院藏)

7.png

清 画珐琅花鸟纹瓶(故宫博物院藏)清

8.png

金银线地“玉堂富贵”栽绒壁毯(故宫博物院藏)

参考文献:
刘开敏《莲花纹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兰芳《汉画像莲花纹的意象探源》
李沙颖《中国牡丹纹装饰特征演变研究》
王芳《陶瓷装饰中牡丹纹文化意蕴及艺术特征探微》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839544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