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赵孟頫行书临兰亭序卷
纸本。纵24.5厘米,横65.5厘米。国家一级文物。
该书卷内容为王羲之写于东晋永和九年(353)的《兰亭序》,共28行,324字。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綽等41位友人在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下序文手稿。由于此手稿书法水平较高,遂成为“天下第一行书”。行文记叙了兰亭周围的山水之美和聚会时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比对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赵孟頫行书《临定武兰亭序卷》(绢本,纵27.4厘米、横102厘米)和俞和《行书临定武兰亭序卷》(纸本,纵26.7厘米。横83.7厘米),其整体面貌均较为相似,其母本当属于“定武本”系列。该书卷包首处有清代道光年间著名政治家、杭州人沈兆霖(1801—1862)八字隶书题签:“赵吴兴行书临兰亭真迹”,右下方有一行小楷“二百兰亭斋神品”,旁边是沈兆霖的题款及钤印。
本幅后隔水有诸多跋文。首跋内容如下:“此卷松雪晚年笔,笔力精神,清劲飘逸,拟之早年,如出二手。古人云:笔随人老。斯言也,岂欺我哉。成化十六年庚子六月大热,偶观此卷,挥汗书之。”末两行间还夹杂着两行残句:“仿松雪书几三十年,未能入室,懊恼……法必见多则进得眼,入心乃应之于手也。”跋文载于卞氏《式古堂书画汇考》一书,为杨士奇书。卷上并钤有“杨氏家藏”朱文方印、“士奇之印”朱文方印等杨氏鉴藏章。
其次是沈兆霖的一段跋文:“赵吴兴临兰亭殆数百遍,故传本綦夥,刻入快雪堂各本者莫论矣。以近季都下所见亦十数本,真赝杂出,工拙不同。藏者各私所好,谁与辨之?兹卷源流既确,用笔又十分清劲,自系晚年深造有得之作,宜二百兰亭主人奉为无上神品也。南来不意有此眼福,为识数语归之。时咸丰岁在壬子秋日,沈兆霖。”后钤“臣沈兆霖”白文方印、“郎亭”朱文方印。
第三跋为清末安徽歙县籍大收藏家吴云手书题识:“按卞氏书画汇考载赵集贤临兰亭卷,卷首有李西涯‘子昂亲笔’四篆字,后有杨士奇二跋,又有兰亭居士跋云。昔人有评孟頫画不如诗,诗不如字者。余观此卷,但觉其烂漫掩映,俱入神品,盖未敢以其言为确论云。时弘治戊申腊月十八日,兰亭居士识。今此卷失去西涯篆书,又失去兰亭居士跋,盖伧父另装赝本售人,殊可恨也。杨氏谓此卷松雪晚年,笔力精神,清劲飘逸,拟之早年,如出两手。余谓松雪书力追晋贤,脱尽宋人蹊径,而其生平得力,尤在兰亭。此卷为其晚年书,已入神化之域。余学禊帖二十年,收藏石刻并名贤墨迹几及二百种。此中甘苦,颇窥崖略。一旦得此无上神品,欢欣宝爱,寝兴与俱。欧阳公曰:足我所好玩而老焉。余于是卷固与性命相终始矣。道光戊申秋日,平斋吴云记于梁溪官舍。”后钤“吴云私印”白文方印、“平斋翰墨”白文方印。最后一行跋文是项元汴题识:“元赵松雪临兰亭帖、名人题识,墨林项元汴珍秘,规字号”。下钤“项元汴印”朱文方印、“子京所藏”白文方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