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微课丨成长漫游:戏说江南——锡剧文化②

时间: 2024年03月24日 浏览次数: 188

6401.jpg

180Px.png

锡剧的江南文化特色

1. 声腔:

语言是戏剧的生命线,语言不同孕育出的戏剧也不一样。就像南方和北方的方言差别很大,这导致这两个地区的戏曲也有不小的差异,比如东北二人转与锡剧的对比就非常鲜明。二人转演员需要掌握的唱词非常多,他们的演唱速度也很快,演唱过程中使用东北方言,其中的语气助词很多。

7.jpg

东北二人转

而锡剧的声腔主要是吴方言,大家都知道,“吴依软语”是对吴方言的一个昵称,一向有“软、糟、甜、姐”之称。锡剧演唱速度相对较慢,因为江南地区的人民生活节奏慢,语速也慢。同时,锡剧演唱者演唱之时对吴方言的使用能够很好地对戏词美感加以衬托,让听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江南的美丽。

8.jpeg锡剧《孟姜女》

锡剧的调式丰富多样,既有动情激昂的快板,也有委婉婉转的小调。行腔时音色圆润,强调音韵变化和节奏的准确掌握。这种声腔特点使得锡剧独具一格,充满了江南地区的柔美和细腻,让听者感到非常舒缓。锡剧之所以成长至今,其演唱舒缓绵长、声音优美动听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 唱腔:

锡剧音乐唱腔富有江南水乡特色,以抑扬顿挫、饱满圆润为特点,旋律华丽优美,悠扬动人。同时,江南清丽婉转的诗性文化更赋予了锡剧灵动柔美的唱腔特色,它不仅包含了曲调的不同变化,也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唱腔技巧。锡剧的唱腔既有清唱,也有做插子,使得表演更加生动有力。

锡剧演唱流派很多,每一个演唱流派的特色也不一样。分类依据是不同唱腔的代表人,比如:姚澄的姚派唱腔、王兰英的王派唱腔和沈佩华的沈派唱腔,梅兰珍和王彬彬创造了“彬彬腔”和“梅派腔”等艺术流派。

9.jpg

梅兰珍

10.jpg

王彬彬

锡剧唱腔都是在吴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区别主要集中在尾音颤抖、真假音转换等方面。锡剧唱腔的虽然唱腔的风格各具特色,但都集中的体现出了江南戏曲中清幽明丽的艺术特点。


3. 舞台表演:

锡剧最擅长演绎的就是才子与佳人的故事,所以,它决定了女性人物的角色,也就是花旦青衣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老一辈的锡剧表演艺术家都是因为成功的演绎了女性人物而盛名于剧坛。与其他剧种一样,锡剧也寻求塑造立体的人物视觉形象。其本身的美学精神将锡剧打造成意象化的人物形象。并加入锡剧中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将整个表演上升到形象和传神的层面。

对于有些传统锡剧的演绎经久不衰,是因为剧本将人物刻画的生动鲜明,让人们记忆深制,观看的时候津津乐道,久久不能忘却。在剧目方面,《珍珠塔》《双珠凤》《双推磨》《孟姜女》《红花曲》《二泉映月》一度非常有名,很多观众对这些剧目都非常喜爱,而且《双珠凤》《珍珠塔》等还被拍摄成电影。

11.jpg《双珠凤》

12.jpg

《珍珠塔》

13fb.jpg

《烂柯山痴梦》

作为戏剧艺术表演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一个关键因素,锡剧的剧本整体创作是舞台表演的支柱,需要编剧,导演和演员三者之间紧密的沟通配合,高度的协作方可。在排演的过程中,演员根据与导演的对剧本探讨流,进一步的理解音乐、舞美和表演中重要把握的特征,确立了锡剧以表演为中心的舞台地位。

锡剧的江南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深厚的方言文化、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演唱流派三个方面。她的语言魅力和音乐魅力展现着江南文化的诗情与柔情,在当今百花齐放、多元文化共存发展的文化大视野下,在江南文化的熏染与滋养下,锡剧正以自己的方式在民间和剧场舞台上一代代地传承与发展。它以其特有的水乡灵秀之美,美丽幽雅的水乡特色和清新刚健的民间特色顽强地活跃在江南的戏曲舞台上。锡剧的文化优势更是逐渐凸显出来,相信,锡剧的传承之路定会越来越顺。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夏亚林《锡剧的艺术特点及角色行当的研究》

赵文彬《探析锡剧表演中对角色的理解与塑造》

夏琪芬《锡剧的江南文化特色探析》

王晟妤虹 郭炎孙《锡剧历史、现状与未来》

©2024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5053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