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大众报》和《江南》半月刊(壹)
1939年10月,新四军“江抗”部队西撤后,苏南抗日局面一时转入低潮。留守在苏(州)、常(熟)地区的中共东路特委(又称江南特委、苏常特委),为冲破日伪对苏常沦陷区内的新闻封锁,加强抗日救国宣传,决定筹办一份公开发行的油印报纸,定名为《大众报》。
1940年2月8日,首期油印的八开《大众报》在常熟县徐市镇以“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的名义出版,双日刊,后改三日刊,报头为木刻,主编肖湘。由于当时条件差,只能出版几百份。这时的《大众报》除刊登地方新闻外,还有国内各地的抗战消息。苏常人民从这份小报上知道了国内外人民抗击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真实战况,受到极大的鼓舞,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0年4月,谭震林奉命来到常熟,成立东路军政委员会,谭任书记,统一领导苏南东路地区(即长江以南、沪宁铁路线常州以东地区)的党政军工作。谭震林和东路军政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在江苏境内……尽可能迅速地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将一切可能控制的区域控制在我们手中,独立自主地扩大军队,建立政权”的重要指示,大刀阔斧地发展抗日武装和创建东路抗日根据地,各项工作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5月9日,东路军政会成立江南社,全面负责东路地区的宣传出版工作,加强了编辑和印刷力量,统一编辑出版《大众报》三日刊与《江南》半月刊。 《大众报》与《江南》半月刊同时隶属于江南社领导,《大众报》此时成为东路军政会的机关报。
江南社在上海地下党的帮助下,得到了出版印刷用的脚踏式四开平架机、圆盘机、各号铅字、油墨、白报纸等,还有上海来的工人一同工作。7月7日,为纪念抗战爆发3周年,江南社公开出版了首期铅印并套红的九开两版的第99号《大众报》,印量增至3000余份,成为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中首份用白报纸铅印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