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博讲坛丨“考古与江苏地域文明探索”讲座回顾
2017年5月26日,锡博讲坛迎来了江苏省考古学界的领军人物林留根先生。林所长从考古学的基本常识、江苏省考古的历史与现状、考古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考古与城市地域文明探索、反思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等方面,为大家做了非常非常非常详尽的阐释。
江苏省考古事业起步很早。南京博物院的前身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是中国最早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的机构之一。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云集了李济、吴金鼎、夏鼐、曾昭燏、王介忱等一批考古学先驱。
近年来,江苏省的考古工作在坚持延用传统田野考古发掘及整理手段的同时,注重先进技术手段在考古工作中的运用,文物保护工作贯穿考古工作始终,不断提高遗址保护意识并开放接受公众的参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江苏省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6年9月15日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仍隶属南京博物院。
2013年11月,南京博物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江南工作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江苏省建立的“数字考古实验室”
利用Trimble GPS手段对遗址整体布局定点记录成图
江苏省拥有丰富的考古资源,与陕西省并列为全国第二考古大省。随着考古学科技术不断纯熟和考古工作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江苏考古工作捷报频传,基于考古发掘的成果建立的博物馆、遗址公园等文化产业的衍生使人们对于江苏地域文明发展的脉络有了具象的认识。
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江苏省考古项目:
·昆山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1992年)
·高邮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扬州唐城遗址(1993年)
·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1995年)
·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1998年)
·江阴高城墩良渚文化遗址(1999年)
·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代城址(2000年)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2004年)
·江苏句容金坛周代土墩墓群(2005年)
·无锡阖闾城遗址(2008年)
·张家港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2009年)
·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2011年)
·泗洪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2012年)
·扬州隋炀帝墓发掘(2013年)
·兴化东台蒋庄遗址(2015年)
良渚文化之源——张家港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张家港东山村遗址的挖掘,填补了崧泽文化时期没有高等级大墓的空白,为良渚文化高度的社会文明找到了源头。
东山村遗址出土的文物是目前中国研究古代社会分层分阶出现的最早实例。
探寻江苏文明之根——泗洪顺山集遗址
根据遗址内出土的文物研究发现,其固定的陶器组合、自身独特的文化面貌、明确的时代分期,可以将以顺山集一、二期遗存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顺山集文化。
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
2009年初,江苏盱眙大云山发生严重的盗墓事件,经过勘测调查表明,大云山山顶区域极可能存在大型汉代墓葬,规格较高。由此揭开了西汉诸侯王陵园保护发掘的序幕。
惊世发现与一个王朝的背影——扬州隋炀帝墓发掘
4月11日,史载是隋炀帝被杀死的日子,而在1300多年后,他的陵墓被找到,2013年的这一天,他又成了新闻焦点。
扬州城西曹庄隋唐砖室墓、隨故煬帝墓志出土,确定该墓葬为隋炀帝墓无疑
以上列举的只是江苏考古发现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还有更多的考古发掘成果以及正在进行时的考古工程。虽然考古工作不时还会受到外界的误解、偏见甚至阻挠,但探索文明历程的工作从未停滞,林所长介绍说,考古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影响,就社会效益而言也有待进一步的发掘,需要大家的参与及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