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场馆月|“语”众不同——小讲解员研学营活动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流工具,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灵活且富有韵律,它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尊重,构建了一个和谐共生的世界文明图卷。
无锡博物院推出的“语”众不同——小讲解员研学营活动,首次给青少年们打造了一个用英文解读历史的平台,他们用自信从容的姿态,向我们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多元与璀璨。
提升知识能力素质
本次活动精选了“邓万四郎”款连生贵子纹高足金杯 、至元通行宝钞、惠山泥人、紫砂壶四件珍贵藏品,以及泰伯奔吴的历史故事,涵盖了文学、艺术、手工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社教老师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授课,带孩子们参观展厅,分析讲解词,帮助大家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在深入了解文物内涵的基础上进行脱稿讲解,避免填鸭式记忆。
增强表达沟通技巧
除了熟悉讲解词,讲解方式也同样重要。锡博再次邀请无锡交通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云松老师来到课堂,带大家练习科学的发声方式。同时,本次活动首次邀请加拿大籍英语演讲培训师Peter老师加入研学营,给孩子们展示纯正的英文发音及标准语法。锡博的优秀讲解员也参与其中,进行专业礼仪指导以及游客的沟通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于完整的英文讲解模式的有了初步的认识。
培养自信与独特才能
孩子们在刚开始的阶段常常会因为性格内向、缺乏讲解经验、英文基础薄弱等原因而怯场。因此,老师们多采用循序渐进、亲和力强教学方式,与孩子们成为朋友,给予足够的鼓励与信任,潜移默化地锻炼他们的抗挫能力。在建立自信的基础上找寻自身优势,培养独特才情,最终在结营汇报演出中展现出更强大的自己。
加深文化认同感
青少年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更是文化创新的驱动力,博物馆作为弘扬文明、促进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他们提供了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通过参与讲解工作,青少年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而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再借助英文表达方式,让华夏文化能更多元化地呈现,这是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更是人类文明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