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攻略|我在锡博“荷”你“藕”遇

时间: 2024年09月06日 浏览次数: 1420

十万田田叶,绿荷成一乡。

炎官失威柄,热界变清凉。

清·张维屏

炎夏三伏,酷暑难耐,人们都想念那一份清凉与快意,于是湖畔纳凉、夏日赏荷便成了一种习俗。

1.jpg

在和风翩翩的岸边,闻着荷花香,品着莲子嫩,呷一口淡茶,微风拂面间,闭眼阵阵花香扑鼻来,睁眼满堂荷花应景生。

2.jpg

荷花,作为夏日的象征,不仅以其清新的姿态为炎炎夏日带来一丝凉意,而且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它更是频频出现,成为诗文画作中的宠儿。无论是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还是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的高洁与美丽,总是能够激发人们无限的创作灵感。

无锡博物院也收藏着一批以荷花为主题的名作。

3.jpg清代 吴昌硕 荷花图轴

吴昌硕(1844—1927),中国清末著名的篆刻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荷花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闻名,运用了书法和篆刻的元素,使得画面既有书法的韵律又有金石的质感,不仅注重形式上的美感,更强调内在的气韵和精神表达。这种追求使得他的荷花作品具有了一种超越形似的精神内涵,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遗产。


4.jpg

近代 吴观岱 荷花图轴

吴观岱(1862—1929),江苏无锡人,工书善画,为”江南四吴”之一。他的荷花作品,通过对莲的描绘,展现了荷花的美丽,也传达出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5.jpg近代 杨令茀 荷花图轴

杨令茀(1887-1978),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女书画家,出生于江苏无锡著名的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四岁学画,五岁就被画院长者誉为天才儿童。她笔下的荷花风姿绰约,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坚韧不屈的品格,传达荷花高洁品质的同时,也展现了她独特的个性和时代精神。


在这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荷叶的缝隙洒落,光影斑驳,如梦如幻。锡博的荷花,期待与你“藕”遇。

6.jpg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90882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