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新|无锡古运河之旅(上)

时间: 2020年06月01日 浏览次数: 2732

蔡耀基(1917—2012),字光甫,号“愉”、“金龟老人”,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无锡振南国画学校,师承王云轩,生前长期从事山水画创作。他的作品兼工带写,重视实景写生并结合丰富想象,构图周密饱满,刻画精到,设色典雅秀丽,雅俗共赏。


现代蔡光甫无锡古运河皋桥图轴

IMG_7726(20200604-163149).JPG

皋桥位于惠山之北古运河与锡澄运河交汇处,是无锡市区段古运河的起点。建桥之地名皋墩,因皋墩地形偏高,所建之桥亦特别高大,曾为无锡第一高桥,故又称高桥。1970年桥被拆毁,现已不存。图中近处的皋桥处于丛树掩映之中,和远处熙熙攘攘的街市沿岸形成对比,显得祥和秀美。来往的船只和结队的鸭群却又添了几分热闹,使画面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IMG_7727(20200604-163153).JPG


现代蔡光甫无锡古运河米市图轴

IMG_7728(20200604-163159).JPG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加之长期精耕细作,故而盛产优质稻米。古运河又横贯城区,北通长江,南达苏杭,水路交通便利。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无锡在清雍正年间即已成为江南粮油集散中心,通称“无锡米市”。米市在光绪年间发展到鼎盛,1920—1937年间达到全盛,形成了社会化、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链,包括粮行、堆栈、粮油加工厂(面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和以酱园糟坊为代表的酿造业等。无锡米市共有八个地段,尤以北塘沿河、三里桥为最,那里大运河水深河阔,可供更多船只停泊。图中帆樯林立,货物成堆,仓廪殷实,充分体现了古运河米市的兴旺发达。

IMG_7729(20200604-163206).JPG

IMG_7730(20200604-163210).JPG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829413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