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飞鸿见初心•秦起

时间: 2022年06月03日 浏览次数: 5983

红色书信,

纪念的是红色初心,

谱写的是共产主义精神史诗;

烈士秦起与家人的通信,

展现出他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

为纪念党的诞生和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无锡博物院在院藏资料中遴选出100通红色书信,汇编成了《百年飞鸿见初心:无锡博物院藏红色书信选编》,其中主要是无锡籍革命烈士和前辈的亲笔书信,时间跨度从20世纪的20年代到80年代,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发表。

我们将以这100封红色书信作为出发点,跟观众们一起走进无锡革命先烈和前辈们的内心世界。那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红色书信,它们的写信人是无锡工人运动先驱者、烈士,秦起。

640 (7).jpg

640 (8).jpg

640 (9).jpg

640 (10).jpg

《秦起写给弟弟秦立人的信》 国家二级文物藏品

信件背景:这封信是秦起烈士与弟弟秦立人(秦锡潮)之间的一封家书,写于1926年底至1927年春节前夕。秦起,原名秦锡昌,是无锡工人运动先驱者、革命烈士,在写完这封信后的同年,1927年4月14日,于“四一四反革命事件”中被反动军警抓捕,之后壮烈牺牲。

信件解读:

这封信件为国家二级文物藏品,墨笔行书,绿格八行,共3页。信里主要讲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买了一顶帽子寄给弟弟

“来函久不覆,歉仄殊深。棉鞋与帽,本应及早寄你,但以经济关系,值至前日支薪后,方购置一顶,于本日连同棉鞋另外邮寄,收到时写一覆信。”

秦起生活清苦。1927年1月4日秘密成立无锡总工会,秦起是领导人之一。无锡总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锡第一个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当时有十万产业工人加入。作为党基层组织的领导人,秦起生活清苦,从信上可以看出,他本早就想把棉鞋和帽子寄给弟弟,但手头没有积蓄,只得等这个月发了工资才能去办。

第二件事:想念弟弟,担心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家中自你到涟后,非常寂寞,加以我又不能常往家中,所以全家一致盼弟回来。然以职业难找关系,短时又成空望。慕潮叔处虽有信去,但未得覆。不过现在各种职业,非有一技之长,恐不克胜任。”

“涟”指的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秦起的弟弟秦锡潮从1923年开始外出谋生,后来在涟水县的“通济典”典当铺找到一份学徒的工作。“慕潮叔”指的是晚清著名慈善家唐锡晋之子,唐宗愈,字慕潮。秦起当时给唐宗愈写信,想要拜托他帮弟弟寻差事、找工作,但还没有得到答复。

第三件事:叮嘱弟弟要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加强学习

“故在未找到时,第一要义在于自习,最重要者莫过于‘清醒脑筋’。但我弟处于淮北荒地,于许多新文化书籍不易得到,我处虽有若干,但以直接寄你不便,甚望想法向附近‘可考(靠)与诚实’邻居,借一通讯处,俾[bǐ]可将各种书籍寄你,不要忘掉。”

秦起叮嘱弟弟秦锡潮要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加强学习,并给弟弟寄发新文化书籍。1927年春节前夕,正处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的热潮席卷中华大地,所以秦起提醒弟弟,一定要“清醒脑筋”,认清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秦起也正在为推动无锡工人运动的深入开展,秘密组织筹备无锡总工会。在紧张忙碌的革命工作之余,把自己的书寄给弟弟,希望弟弟多看一些新文化书籍,加强学习,进步成长。

第四件事:希望弟弟能寄一些钱给父母,以贴补家用

“父母及我身体均尚强健,亦勿多虑。不过年节已届,厂中又难支借,家中经济益呈不安状态。弟处可以设法再(最)好寄家二三金,以补弥缺,无有亦不妨也。”

父母家人虽然都身体健康,但家里经济还是比较紧张,弟弟如果在经济上有余力的话,最好能寄一些钱回来,以贴补家用。

经济上的拮据、被服上的紧缺,是秦氏兄弟通信中常常提及的事,在年份更早的一封红色书信中,也有类似的内容。

640 (11).jpg

640 (12).jpg

640 (13).jpg

秦起致家人书信底稿

640 (2).png

人们谈起秦起,往往会想到他在无锡工人运动上的革命壮举;想起他在“四一四反革命事件”中,在崇安寺无锡总工会英勇抵抗反动军警,之后遭枪毙沉河的壮烈牺牲;更会想起他在自己照片上亲笔写下的“是大逆不道者,是不识时务者,是处万层束缚之下偏要挣扎者”。而在解读了他的红色书信系列后,我们则能看到这位革命先烈的其它侧面,他对家人的关怀和对进步思想的追求,正是当时千千万万无产阶级劳动者的共同信念。

下期我们将讲述“三少爷毁家闹革命”中的“三少爷”严朴,敬请期待!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8795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