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无款松溪泛棹图
绢本。纵64厘米,横38厘米。国家二级文物藏品。
画面为全景式山水构图,主峰高耸峻拔,楼阁屋舍掩映于山石树木之间。近景作溪水湖面,湖上一舟缓行,舟子着蓑衣笠帽,弯腰撑蒿;两位文士端坐另一边船头,怡然观景。湖上架桥一座,一行者正骑驴过桥。本幅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五册、《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六册。
周怀民题签:“宋人画松溪泛棹图,王梦楼旧藏,怀民鉴定上上。”周怀民(1907-1966),原名周仁,无锡人。现代著名国画家,曾应徐悲鸿之聘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执教。除绘画外,酷爱收藏,藏有大量宋、元、明、清古画真迹。1984年秋,他将自己数十年精心收藏的历代珍贵书画74件、当代名家作品24件以及自己创作的精品48件,无偿捐献了故乡的无锡博物院(原无锡市博物馆),无锡博物院为其设立“周怀民藏画馆”。
画心右上裱边有王文治行书题签:“郭河阳松溪泛棹图真迹”,下钤“王文治”朱文方印。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探花,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工书法,能得董其昌神髓,以风韵胜,与梁同书齐名。因喜用淡墨,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其书得乾隆帝赞赏,为士林所宝。以下收藏印章四枚,依次为“郭宗熙”朱文方印、“渊确寓目”朱文方印、“雪斋审定”朱文方印、“平生寓物不留物”朱文方印。前两枚印章应为郭宗熙所有。郭宗熙(1878-1934),字侗伯,一作桐伯,号臣庵,别号三焦山人。光绪进士,日本法政大学肄业,归国任翰林院庶吉士。曾接梁启超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喜藏书,所收以明代刻本居多。“雪斋审定”一印疑为溥忻用印。爱新觉罗·溥忻(1893-1966),字雪斋、学斋,号松风主人。惇勤亲王奕誴(道光帝旻宁第五子)之孙。能文善赋,长于书画。另一闲章印主待考。
画心左边裱头有王文治行书题写七绝一首,并跋云:“郭河阳笔意,直逼李营邱,而沉着过之。文治题记。”款下钤“王氏禹卿”朱文长方印。下有周怀民收藏印一枚,“怀民鉴定之印”朱文长方印。
画幅右下角有长方形收藏印一枚,印色较早,但印文模糊,无法辨识,左下角钤“怀民”朱文长方印一枚,系周怀民用印。
综合王文治跋与周怀民题签内容,他们都认为本幅乃是宋画。王文治以为该画出自北宋郭熙之笔,笔墨沉着。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孟县)人。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奉诏进入宫廷画院。活跃于宋神宗的熙宁至宋哲宗的元祐年间(1068-1093),以长于山水画知名于时。曾自学李成(李营邱)画作,晚年落笔益壮,其作品得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热情赞颂。郭熙绘石多作卷云皴,树多虬枝,形似蟹爪,均为个人独创,极具特色。本作郭熙特点并不鲜明,故周怀民题签并不认为是郭氏作品,只称宋人画。细察本幅石法及树法,确有宋人笔意。但画作整体气息比宋稍晚,加上绢质较粗,应为元人仿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