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成长漫游 :衣“冠”楚楚——探寻古冠之美②

时间: 2024年11月23日 浏览次数: 1503

6401.jpg180Px.png

05.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繁荣,文化昌盛。这一时期的头饰,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设计精美。如女子的发髻高耸,常佩戴各种精美的发饰,如珠翠、金钗、玉簪等。而男子的头饰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如“幞头”的流行,不仅便于佩戴,而且美观大方。

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帕。是唐宋汉族男子的主要首服。隋代幞头较简便,初唐幞头巾子(里面固定的饰物)较低,顶部多呈平形,即为”平头小样”巾子。以后巾子渐渐增高,陆续出现”英王踣样”巾子、”官样”巾子、”开元内样”巾子等。

14.png

隋代幞头

唐代,幞头两脚从自然下垂,演变成反曲朝上,从初期用柔软纱罗制作的软脚幞头,改用木胎,纸娟为衬,铜铁为骨的硬脚幞头,逐步变成了一种固定的帽子。

15.png

唐代幞头

06.宋元时期

宋代,幞头已经发展成硬脚,并且有许多样式,初期两脚平直且较短,中期以后的两脚伸展加长。不同身份的人戴不同的幞头,官员是直脚,吏人是软脚,仆从、公差等是交脚或曲脚,仪卫是无脚。这时的幞头内衬木骨、外罩漆纱,平整美观。此时,冠帽之制渐衰,文人雅士多崇尚幅巾,并以裹幅巾为雅。诸如东坡巾、云巾、唐巾等。还有乐工、仪卫用的帻。

辽代汉族男子仍沿袭晚唐五代之制,头戴各式幞头。至于巾帽,只有少量级别较高的官员,方可裹戴。中小官员和平民只能戴科头露顶,冬天亦然。

a2834bef57f0d109b6f68e1edb0b4b25.jpg

契丹髡发

金代女真族男子,春秋常戴毡笠,冬天戴貂帽。

17.png

女真族男子发式:剃头顶发,留颅后发,系以有色的丝绳,作辫发垂肩,也有的两旁垂辫发的,有异于契丹族。

元代蒙古族男子的巾帽,公服之冠,皆用幞头。也喜欢戴暖帽、瓦楞帽、斗笠、圆笠等各式帽子,发式有异于金人。

18.png

蒙古编发

07.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发冠的设计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性。如明代的“乌纱帽”,其帽身用黑纱制成,且两侧有翅状装饰物,成为官员的象征;而清代的“瓜皮帽”,则以其简洁大方的设计赢得了广泛的喜爱。

19.jpg

明 平翅乌纱帽 山东博物馆藏

20.jpeg

清蓝缎平金福寿便帽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在当代社会,虽然古代发冠发罩的佩戴已不再是主流,但其制作工艺和审美观念仍对当代头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古代发冠发罩的璀璨风华在当代继续绽放!


参考文献:

[1]贾玺增. 中国古代首服研究[D].东华大学,2007.

[2]黄月婷,林焱.忠静冠服制之探论[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No.136(01):79-85.

[3]孙机.明代的束发冠、鬏髻与头面[J].文物,2001,(7):62-83.

[4]孙机. 华夏衣冠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5]潘庆.古代冠冕的演变[J].华夏文化,1996,0(4):19-19.

图片均来自网络 权侵删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3363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