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夕无锡地下党策反信底稿(壹)
蓝色墨水手书,纸质。长19厘米,宽13厘米。
1949年4月23日,无锡城在没费一枪一弹、社会秩序和经济运行没遭遇大的破坏的情况下迎来了解放。这一解放方式,曾被后来的中共无锡市委副书记谢克东形象地称作为“钥匙解放”。究其原因,固然有解放军兵贵神速,敌人仓促逃离来不及破坏的因素,但主要原因还在于无锡城区各级地下党组织能够结合实际,成功开展了策反敌人营垒的工作,广泛团结争取了工商、教育界等上层人士,有效地进行了护厂、护校、护商、护城等斗争所至,因而在国民党无锡地方当局已经撤离、人民解放军尚未进驻而出现短暂“权力真空”时,无锡城这架“机器”依然正常运转:工厂照常开工生产,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学校照常开课授业,城区电力供应、电话通讯、交通运输都没有中断,社会秩序基本稳定,使无锡城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里。可以说,无锡城区的各级地下党组织,为完好地保护城市,为顺利地解放无锡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为以后的接管和迅速恢复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本无锡解放前夕地下党的策反信底稿(下简称“底稿”),就是这一时期无锡地下党开展策反工作的有力见证。该本底稿是1982年9月,由无锡离休老干部邱宝瑞捐赠的,他就是当年地下党纂写这本底稿的负责人。
邱宝瑞,江苏无锡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受党组织派遣,回无锡搞地下情报工作。为了做好掩护,他利用父亲的关系,恢复了无锡沦陷后被迫停办的培南小学(即现在的无锡南门外南水仙庙里),改组了董事会,自任校长,以此为掩护开展搜集情报等活动。1942年,邱宝瑞因组织遭到破坏而与之失去联系,但仍坚持办学,作长期埋伏打算。
1946年4月,中共无锡工作委员会(下简称“无锡工委”)建立以后,邱宝瑞与工委书记周克接上了关系,经过实地观察了解,周克决定将培南小学作为无锡工委的立足点。不久,周克、周晓华等好几个地下党员通过邱宝瑞,安排在培南小学任教并住了下来。为了能更好地掩护无锡工委,邱宝瑞就以学校的名义,聘请了国民党无锡县参议长李惕平为校董事会董事长,又将一些无锡地方上有声望的士绅聘为校董,并经常周旋于社会各界,这样既蒙蔽了敌人的耳目,又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地位,使培南小学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年多时间里,掩护了许多地下党的同志,前后四任无锡工委书记,有三位(周克、诸敏、高山)都先后在学校以教师为掩护开展工作,无锡工委机关也常驻在这里,它成为地下党在无锡开展城市地下活动的可靠基地。
1948年底,中共上海局指示所属各地党组织,开展“立功”运动,进行策反工作,分化瓦解敌人,以迎接解放。根据上级党的指示,无锡工委于1948年冬派邱宝瑞、胡斌、佘铭青3人组成工作组,由邱宝瑞担任组长。他们结合无锡实际,开展了以“全面动摇,重点争取”为方针的策反工作。无锡博物院收藏的这本策反信底稿,就是邱宝瑞他们这时期将策反信投寄后留存下来的底搞汇总,而这些策反信都是邱宝瑞他们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在培南小学经过日夜苦战完成的。
由于当时地下党所处的环境比较险恶,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不测。因此,这些底稿是伪装在一本外表为紫红色皮革封面的类似账册里面。从“账册”第三页开始就是底稿索引,共二页。索引按“特工、机关、警察、镇长、工商自卫团、报纸、学校、银行、交通电讯、商业等”进行分类编号,每一编号对应一位策反人的姓名,计132个编号即有132封策反信件底稿。从第四页开始就是按索引编号纂写的底稿内容,包括策反人姓名、住址、现任职务、经历、策反信内容摘要、信类(如挂号、平信)、信件发出时间、备注等。在备注一栏里,还有部分重要策反人的最近动向、家属去向等信息。如在寄给时任无锡党政军统一情报处处长、无锡城防指挥官和时任中统省室主任两人的底稿备注栏里,就分别有“二月三日还去指挥官职。将任二十八军副军长”和 “信发出二日,其老婆包车去沪”等记录。在132封底稿之后,“账册”里还有8页附录。附录第一页开头,就有“二月九日发出‘华北工商会议决策’油印小册子平寄给以下十三人”的字样。接着就是一张有无锡县米粮业公会主席赵章吉等13名无锡工商界人士姓名、住址、职业等信息的表格。这平寄给13人的油印小册子,很有可能就是党的民族工商业政策或党的其他有关文件。附录还有无锡正风文艺研究社理事长杨震中等7名教育、文艺界人士的信息记录。在附录中,特别详细记载了“无锡人民公私社团联合会”第一召集人、县商会会长钱孙卿和“无锡人民公私社团联合会”第三召集人、县参议会议长李惕平两人的情况,占5页之多,包括“所属阶级及特点、主要经历及社会活动、家庭情况、政治背景及倾向、言论摘要”等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无锡工委对这两人的统战、策反工作是何等重视。经地下党不断做工作,这两人在后来的无锡 “钥匙解放”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