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青釉狮形瓷烛座
时间: 2020年01月13日 浏览次数:
1584
此件青瓷烛座长12.5厘米,宽5厘米,高8.7厘米。整体呈辟邪状,昂首、怒目、张口,前胸、背部细条纹,四足曲踞,垂尾。通体施釉,釉色细腻匀净,背部有圆孔。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狮形动物出现于瓷器上,始于三国吴时,西晋,是青瓷狮形器创烧的鼎盛期,如南京江宁张家山西晋元康七年(297)墓葬中一次性就出土了4件狮形器。东晋墓葬中出现的狮形器很少,纹饰也远较西晋简单,如1972年南京大学东晋帝陵出土的短管青瓷狮形器,通体仅饰有连珠纹。义乌东晋义熙十年(414)墓中的青瓷狮形器,应该是普通狮形器的绝唱了。随着东晋晚期象生器物的衰落,青瓷狮形器也渐趋消亡。南朝的狮形器罕见,已知者似仅有1975年绍兴黄公山出土的青釉多管狮形插器(烛台),狮头朝左方抬起。由此可见,青瓷狮形器与堆塑罐一样,都是始于三国(吴),盛于西晋,衰于东晋,亡于南朝,而且彼此的出土地点也相似,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以江、浙二省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