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乾隆茶事系列学习之“荷露煮茗”(壹)

时间: 2022年11月20日 浏览次数: 1635

“盖章达人”、“涂鸦皇帝”、“作诗狂魔”……一代帝王乾隆身上的标签可不少,除此之外,乾隆皇帝还有一个“隐藏”爱好——品茶。这位“痴茶天子”在喝茶这件事上仪式感拉满,对泡茶之水的选用也尤为重视。在今天的微课中,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乾隆泡茶用水的讲究。

640.png

清 董邦达《乾隆皇帝松荫消夏图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泉水——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醴泉清

茶圣陆羽认为山泉水是最适合泡茶的水,他曾在《茶经》中写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将江西庐山的谷帘泉评为“天下第一泉”,江苏无锡的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湖北蕲水兰溪泉为第三。

640.jpg

无锡惠山二泉(图源网络)

乾隆皇帝在读《茶经》时,对陆羽品评天下名泉这事深感兴趣。他也用自己的方法评出了一张“乾隆版名泉榜单”,认为具备清、活、甘、轻、冽这5个标准的水才称的上是“好水”。

乾隆命内务府制作了一个银水斗,出巡时命身边侍从对天下各地的水进行称重。经过测量,乾隆发现济南的珍珠泉,斗重一两二厘;镇江的中泠泉,斗重一两三厘;杭州的虎跑泉,斗重一两四厘;只有北京的玉泉山水,水质最轻,斗重仅有一两。于是,乾隆将玉泉山水钦定为“天下第一泉”,还亲笔题写了“天下第一泉”碑,碑文写道:“水味贵甘,水质贵轻,玉泉每斗重一两,他处名泉无此轻者。”

640 (1).jpg

北京玉泉山(图源网络)

其实早在乾隆量水之前,“水清而碧,澄洁似玉”的玉泉水一直是明清两代宫廷用水水源。清代宫廷内所使用的水由专人负责每天在玉泉山采集,在太阳升起之前,插有小黄旗的“皇家运水车”从西直门进城往宫中送水。西直门也因此有了“水门”的称号。

640 (2).jpg

清宫运水车铜像(图源网络)

乾隆认定玉泉为天下第一泉之后,在玉泉山静明园内建造了专属茶舍“竹炉山房”,并在这里饮茶写诗,为他的《御制诗文集》添砖加瓦。就连南巡,乾隆也会随身带上玉泉水。

640 (3).jpg

清 徐扬《乾隆南巡图》局部(国家博物馆藏)

不过,帝王出巡时日长久。乾隆认为,水存在水桶中,经过长时间的车马奔走,即使是再干净的玉泉山水,也会受到污染。为了确保水质,乾隆皇帝发明了“以水洗水”之法。

每次“洗水”,乾隆会让身边的侍从取一口干净的大缸,将随身带着的玉泉山水全部倒进去,在缸中刻上标记。再取本地的新鲜泉水也倒进大缸中,一同搅拌均匀。等水面平静之后,由于玉泉山的水“轻”,所以会浮在上层;本地的泉水和杂质“重”,就会下沉。用乾隆的话说就是:“盖他水质重则下沉,玉泉体轻故上浮,挹而盛之,不差锱铢。”因此,乾隆用水时,会命人只取“上层水”。

640 (1).png

明 钱谷《惠山煮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作上的乾隆题跋和铃印,叙述了乾隆六下江南,六次必到无锡惠山品茶的故事。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847338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