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无款放鹤图
时间: 2020年08月15日 浏览次数:
1936
绢本。纵145厘米,横83厘米。
本幅为文人隐逸题材的山水画,近景为亭台假山、竹菊松柏,一文士持杖立于露台栏杆前,遥望远方;远景为崇山峻岭,群峰峭拔间,四只仙鹤翩跹远去,中部云海缥缈,有“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的意境。
画幅所涉放鹤的典故,主要自宋代始。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提到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梅妻鹤子”的逸事。苏轼亦有名篇《放鹤亭记》,记录徐州隐士张天骥的闲逸生活,表现出对野鹤闲云生活的神往。隐逸情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现象,与中国山水画之间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放鹤图也成为文人山水画中比较常见的题材。
本作无款,未钤印章,由周怀民题签:“元人画放鹤图”。周怀民介绍,详见“元无款松溪泛棹图”条。从题签来看,周怀民认为此画乃元人作品。据画中人物造型及远山画法,可见画家有力追宋人之意,但树石皴法已具明显的明代风格,启浙派绘画模式之先河。与明代中期兴起的江夏派相比,该画松树枝干、松针的勾画较为写实,对人物,盆花与飞鹤的描绘更是细腻生动,故年代更早,当为浙派早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