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陶冶生活,艺享人生”之釉上彩(贰)
Q4釉上彩瓷器有哪些种类?
粉彩: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这个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
釉上五彩:它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再在“彩炉”(在800-900 ℃之间烧成)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称硬彩。
古彩:为别于清代粉彩,一般称明代五彩和清代康熙五彩为古彩。古彩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
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也常简称为珐琅彩。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后人称“古月轩”,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
墨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种。是以艳黑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彩料在白釉面上描绘图案,经彩炉烘烤而成。墨彩为五彩、珐琅彩、粉彩瓷器中常见色彩之一。浓黑如墨的彩料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与如雪的白釉相互映衬,画面清雅,颇有传统的水墨画效果,因此又有“彩水墨画”之美称。
Q5釉上彩瓷器是如何制作成型的?
从矿区采出瓷石,淘洗去除杂质,制作成泥团,再进行拉坯、晒坯、施釉,将上完釉的瓷器放入窑中,经过1300℃的中温烧制,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进行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700℃-800℃)二次烧烘,最终完成釉上彩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