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微课|成长漫游:七彩动物园系列之猴
猴,是一个俗称,灵长类中的许多动物我们都称之为猴。猴子机敏、灵巧、活泼、聪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在许多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比如《西游记》中,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便是一只灵明石猴,它的勇敢和智慧深入人心。那么猴子究竟有多聪慧?又具备怎样的生活习性?今天让我们与无锡博物院里的“猴”一起出发,走进猴子的奇妙世界。
猴形玛瑙饰件
元 猴形玛瑙饰件
在锡博馆藏中,有一猴自在蹲坐,这是钱裕墓中出土文物——猴形玛瑙饰件。此猴一前足置于脑后,一前足自然垂落于腹侧后足之上,双目瞪圆,神色悠然、矫捷灵动,整体呈青白色、间有红色,高不过3.7厘米、宽2.6厘米,中间有圆孔,可将其佩于腰间,亦可握掌心细细把玩。元代猴形器较为少见,此件猴形佩饰外形独特,自显潇洒飘逸之风,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什么是“猴”
猴类也称为灵长类,是动物界里最进化的一类。猴大脑发达,四肢可以使用简单工具和抓取食物,手趾可以分开。猴子拥有灵活的四肢和敏捷的身手,能够在树林间自如地穿梭跳跃。
猴的体形中等,四肢等长或后肢稍长,尾巴或长或短,有颊囊和臂部胼胝,营树栖或陆栖生活,这是猴类的共同特征。
猴的生活习性
刚出生的猴子总会缠着猴母亲的手或脚,而缠着猴母亲对于幼猴是重要的,因为猴妈妈会用它们的手脚在树上攀爬,因此要缠得好才不至于在攀爬时跌下。
猴子有较长的童年,有时长达三年。当它们年幼时,总会跟着它们的母亲。而猴妈妈也会用尾巴抓着幼猴,以免它们迷失或有意外。当猴子长大,开始会和其他同年的猴子玩。通过一起玩,猴子学会如何过群体生活,和一些天然技能,例如攀爬树木。
猴子的屁股为什么是红色的?
猴子的屁股上生有赘疣,赘疣是暗红色的,可以防止猴子在树上或岩石上活动的时候擦伤真皮和股肉。
同时猴子在生活的过程中常有坐姿活动,屁股上的毛会随着摩擦一点点的掉光。猴子屁股上的皮下毛细血管丰富,所以看起来是红色的。
中国文化中的“猴”
人们喜欢猴,因猴子聪明、机智、勇敢、活泼,将其喻为是智慧灵气的象征。更因“猴”与“候”同音而延伸出许多吉祥文化,如猴骑马背上寓意“马上封侯”,一只小猴骑在大猴身上寓意“辈辈封侯”,猴摘挂印寓意“封侯挂印”,猴子捧桃则寓意福禄长寿……
沈铨《柏鹿图》
图中有两只梅花鹿憩息于山坡之上,雄鹿犄角如龙,昂首远眺,还有一猴高高蹿行于柏枝之间。画里的鹿、猴形态逼真,毛茸晕染非常细腻,苍柏、山石用水墨勾皴,更显勃勃生机。且柏、鹿、猴同“百”“禄”“侯”谐音,因此,这幅作品还有着 “高侯百禄”的吉祥寓意,表达了沈铨对理想生活的寄托。
清 沈铨柏鹿图轴
在锡博的馆藏中,与猴有关的文物,种类遍及玉、瓷、紫砂、绘画等,细细口味,几乎每件都是艺术珍品。
清 章于山石树猴图扇面
现代 应永忠制紫砂全家福马牛猴壶
现代 许述章作彩绘泥塑母子猴
结语
小朋友们,当你们下次来到博物馆看到这些与猴子相关的文物时,不妨多停留片刻,想象一下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希望通过这次科普,能让你们对猴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你们对大自然和历史文化的探索欲望。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动物形象阐释中的文化观念 《河北学刊》2022年5月期
卢嘉锡《十万个为什么》
英国DK出版社《DK动物百科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