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无款万山飞雪图

时间: 2020年07月25日 浏览次数: 1698

绢本,纵160厘米,横85.5厘米。国家二级文物藏品。
据明郁缝庆《书画题跋记》,张丑《清河书画舫》、汪码玉《珊瑚网》、清高士奇《江村消夏录》等书记载,宋人李成和郭熙均曾绘制过多幅《万山飞雪图》,创立了“雪景寒林”的图像主题。李成(?-967年),字咸熙,李唐宗室,后徙山东营丘,好饮酒与游历,善画山水以自娱。《图画见闻志》总结其山水画特点:“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微”,在当时被称为“古今第一”。但在北宋时期,李成的作品就流传极少,而伪作充斥当时的书画市场,以至于米芾就曾作“无李论”。在存世款署李成的作品中,唯有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读碑窠石图》(绢本水墨,纵126.3厘米,横104.9厘米)被公认为是真迹。至于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茂林远岫图》和《小寒林图》、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睛峦萧寺图》等,则多被认为是李成传派的作品。本图延续了李成所创立的“寒林图”主题,并采用北宋常见的全景式构图,峰峦魏峨浑厚,笔势雄强老硬,山石极具质感,深莽气象浓郁。树法多用蟹爪枝,山石用笔粗犷纵逸,笔法多变,皴擦点染不拘形式,动感极强,近于明初戴进(1388-1462年)一路之画风。画作无款识,诗塘处有近代学者与书法家张荫樁隶书“宋李成万山飞雪图”,款署“荫椿”,并钤“荫椿翰墨”朱文方印。另裱边有“宋李咸熙万山飞雪图”佚名隶书题签,画心下方有清端方“陶斋鉴藏书画”朱文方印、“子孙永保”朱文圆印等。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96919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