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博英才”作品入藏无锡博物院

时间: 2020年11月18日 浏览次数: 2916

大家是否还记得2019年启动的首届“锡博英才行动”青年人才资助计划?依托于此次活动成果筹备的《与古为新——锡博2020艺术新空间特展》已于上月结束。展览结束后,无锡博物院与五位青年艺术家积极沟通,他们均表达了愿意捐赠此次活动成果的想法。相关艺术作品在创作选题、绘画视角、材料运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创新,现在均已正式入藏无锡博物院,并获颁收藏证书。下面跟随小编再次欣赏下这些艺术作品吧!


01《新时代下的锡城古运河》

作者:王梦晗,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师从周京新教授,国画人物专业,硕士学位。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无锡美术馆专职画家。中国传统山水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讲究的是观看者步入画面中去,移步易景,从湖边小径穿过假山园林,又步行过巍峨高山脚下,观者成了这画面的一部分。在这次创作中,作者尝试打破传统的观察方式,多探寻一些透视关系的可能性。希望大家能通过作品去思考观看的角度以及高度,在这种方式下,观看者可能更像一个置身于画外的、冷静的观察者。


640.webp (2).jpg

图 |王梦晗《皋桥》


640.webp (3).jpg

图 |王梦晗《黄埠墩》


640.webp (4).jpg

图 |王梦晗《三里桥》


640.webp (5).jpg

图 |王梦晗《水乡景》


640.webp (6).jpg

图 |王梦晗《西水墩》


02《基于<西林园景图>研究下的无锡园林绘画创作》

作者:顾真真,无锡美术馆专职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2005年获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本科学位,2008年获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硕士学位。专业方向:工笔花鸟画研究,师从江宏伟先生。青年画家顾真真在史料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目前无锡博物院所藏明代张复所绘西林十六景与安绍芳《西林全集》中的“西林三十二景”园景诗的意境十分契合。结合实地考察,继承传统的工笔画法,重现园诗中所提及到,而图册中未收录的园景。


640.webp (7).jpg

图 |顾真真《松布》


640.webp (8).jpg

图 |顾真真《松布》局部


03《〈西林园景图•遯谷新解〉——综合材料壁画再创作》

作者:颜有为,公共艺术硕士研究生,无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本次课题以《西林园景图》之二《遯谷》为蓝本进行再创作,主要采用无锡本地泥土、125微米沙子、进口超粘粘合剂以及颜料等多种材料绘制成综合材料壁画。通过多种材质的混合属性,表现出普通纸本设色作品无法展现的质感。本件作品的地仗层主要为泥土与沙子的混合物,沙子采用120目125微米的细沙,泥土挖取自明代西林园所在地锡山区安镇附近。今月曾经照古人,四百多年来那片土地上的泥土没有改变过,因此使用无锡本地泥土进行老画新解也很有意义。

640.webp (9).jpg

图 |颜有为《遯谷新解》


04《文徵明〈蕉石鸣琴图轴〉油画新构》

作者:韩晶,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油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方向,艺术学硕士学位。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青年美协理事、无锡书画院特聘画家。现为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教师、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B级。此次创作灵感来源于无锡博物院藏文徵明为士人琴师杨季静所绘鸣琴肖像,画面大胆保留了原画的基本构图,人物置于恬淡清远的青灰色调之中,左手执书,古琴在侧,年轻人着汉服若有所思,画面气氛宁静致远,暗示当下年轻人读书思考,回归传统文化的源流。


640.webp (10).jpg

图 |韩晶《文徵明〈蕉石鸣琴图轴〉油画新构》


05《吴门故地》

作者:李建鹏,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硕士学位。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九零创作画社成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无锡美术馆专职画家。本次创作项目以江南地域特色的白墙黑瓦、民居街巷为主题,表现对江南吴地的眷恋。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街巷是无锡江南文化的视觉代表符号,是无锡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集成。本项目在画面布局及艺术表现语言营造上强调东方形式美学,基于吴冠中先生提出的“形式美”绘画美学基础上,深入实践东方美学精神,用油画创作讲好江南故事、讲好无锡故事。


640.webp (11).jpg

图 |李建鹏《吴门故地》


“锡博英才行动”旨在加强对院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促进我市文化艺术的持续发展和繁荣。这次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年人才走进博物馆做研究,让文化遗产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生,是对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一次成功实践。是不是还没看过瘾?悄悄透露下,首届“锡博英才行动”青年人才资助计划的创作与研究成果将收录于《无锡文博•庚子撷英》,刊物将于今年年底面世,感兴趣的朋友记得到时关注!


©2025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83017 苏ICP备102075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