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研学|文博课堂:见客擂麻旋点茶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从神农尝百草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所谓“饮食饮食”以“饮”为先,我国最早的国民饮料自然是茶饮。据记载我国早期的饮茶的方式似乎与擂茶有关:即把茶叶碾成末,掺在米中煮成粥,称为米茶,或叫茗粥。
三国魏张揖的《广雅》已有关于米茶的记载,时人已习于用葱、姜、桔皮等作飧(sūn)料。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一、三号墓中曾出土两千多年前的茶叶以及记载着用茶叶做成苦羹的“食谱”竹简,有专家认为这种苦羹就是用茶与米做成的茗粥。如此说来,秦汉以前人们饮食茗羹已成普通的习俗。
到了唐代,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茶叶的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人们的饮茶方式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米茶渐趋灭迹,但茶叶中掺葱、姜、桔皮等的习俗仍存在。
《事林广记》中记录着擂茶的做法:“将茶芽汤浸软,同去皮炒熟芝麻擂极细,入川椒末盐酥糖饼再擂匀细,如干,旋添浸茶汤。如无糖饼,斟酌以干面代之。入锅煎熟,随意加生粟子片、松子仁、胡桃或酥油,同擂细,煎熟尤妙。如无草茶,只用末茶亦可。与芝麻同擂亦妙。”
擂茶三宝
本节线上课程我们邀请茶学培训师海兰女士为我们介绍擂茶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制作流程。
具体操作是擂者坐下,双腿夹住擂钵,握擂棍,频频舂捣、旋转。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越细越溶越好。擂茶要擂得够细,需要手上擂棍顺着钵的边缘往钵的中心捣,再逐渐往上挑(擂)。
同时还根据不同用途、不同季节加入不同的配料,如黑芝麻、绿豆、花椒、茴香等,也可以加入茉莉、玫瑰这些干花做成另类花茶。如今的擂茶在食材的使用上较千年以前更加灵活,除了素食以外还有草药、荤菜也加入了擂茶辅料中。
我们也根据五行的配料,依次加入新鲜茶叶、花生、生姜、枸杞、黑芝麻,各种“擂”。
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或者直接倒入已经泡好的茶水,根据口感进行选择,推荐回味悠长的黑茶。
时过境迁,这项最具原生态的饮茶习俗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现如今在客家人分布的福建将乐县、宁化县,广东陆丰市、揭西县,湖南、江西和台湾的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擂茶文化,逐渐变成了客家人的独特饮食习惯。
更多精彩活动,请关注无锡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欢迎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