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字如面——李鸿章写给无锡人薛福辰的信

时间: 2024年04月16日 浏览次数: 78

惠书敬悉,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接获手书,至不欢愉…

鸿雁传书的年月渐行渐远,那些字里行间却承载着时代的真实印记,诉说着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从中亦可见家国往昔,世事变迁。

“信者,信史也。”书信可以说是一个有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完整档案,是集知识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于一身的直接史料。历史名人遗留的信函,多被博物馆、图书馆或其他研究机构收藏,成为后人研究的珍贵资料。

无锡博物院收藏了一批近代士人的信札,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本次选取“李鸿章致薛抚屏”的三通信札,通过解读、考释,有助于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薛福辰的生平及其与李鸿章交往的具体情形以及相关重要的历史事件。


寄信人——谁寄锦书来?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曾任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会办海军事务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

1.webp.jpg

收信人——无锡有个薛福辰

薛福辰(1832-1889),江苏无锡人,号抚屏,清末外交官薛福成的长兄,同治七年(1868)经曾国藩推荐入李鸿章幕府,后官至顺天府尹、宗人府府丞。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其高明的医术,曾在光绪六年至八年入宫为慈禧太后诊病,素有“晚清首席御医”之誉。

2.webp.jpg

信札一 李鸿章初任直隶总督

共3页,计269字,书于同治十年(1871)八月,李鸿章为直隶总督,薛福辰为山东候补知府。信中主要事件是李鸿章近期所办事务,有:一、“东人来津立约”,是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订立的第一个正式条约——《中日修好条规》;二、“河北新城”,即在天津运河以北修筑新城;三、“津门水患”,是指同治十年天津因雨水过多引起各河漫溢而致的水灾;四、“冬初拟回保阳”,当时直隶总督在保定、天津两地办公的制度。

3.webp.jpg


信札二 薛福辰为慈禧诊疾

共3页,计281字,书于光绪八年(1882)四月十一日,信中主要事件有:一、李鸿章母亲去世(信中末尾“棘人”,即后人为父母居丧时的自称),请旨回籍奔丧,与接替者“振帅”(张树声)交接了海防洋务等事宜;二、薛福辰在宫中为慈禧太后诊病,是其最为学界所关注的经历。光绪六年(1880),慈禧太后“圣躬欠安”,朝廷向各省征召精通医术者,李鸿章等保送薛福辰入宫为医。

4.webp.jpg


信札三 晚清直隶水灾

共3页,计371字,写于光绪十三年(1887)八月初九日,主要事件是:直隶一带的水灾以及救灾情况,此时薛福辰在顺天府尹的任上,所辖地域的灾情及赈灾事务属其职责范围,需与直属上司李鸿章汇报沟通、协商办理。晚清直隶地区水灾频发,几乎每年必灾,甚至发生特大水灾,成为威胁直隶的重要灾害,让身为直隶总督的李鸿章“焦灼莫名”。

5.webp.jpg


结语

信札作为第一手的材料,对相关历史的研究会有很大推动作用。希望通过不断披露这些文献,能对近代史研究提供更多详实而确切的基本资料,从而增进对晚清士人的认识,推动晚清历史研究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清)薛福成 :《诰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督察院左副都御使薛公家传》《庸庵文别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清)俞樾(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公墓志铭》,《春在堂杂文》(第36册)《杂文六编补遗卷五》。

2、顾廷龙、戴逸主编:《李鸿章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 4 、9、10、30卷。

3、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近代史资料》第63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2024 无锡博物院版权所有    @武汉数文科技技术支持 访问总计:4777472 苏ICP备10207535号